Interviews 訪談記錄

訪校長‧看澳大

八月 20 , 2015  

20150813-1 20150813-2-1

蘇迪勒颱風橫掃臺灣之後的週四我和明哲、運宗專程從臺灣飛澳門去看程海東校長。 此行的目的是去瞭解澳門大學的博雅教育。

一出機場海關踏進入境大廳就見到校長和夫人笑臉迎人而來。 程校長還是那副瀟灑模樣;一襲深色西裝上衣白色襯衫配上卡其色長褲;師母則雍容高貴親切可愛。 他鄉遇故知,那份喜悅讓我們興奮不已。

三年了,程校長離開東海,接任澳大副校長,專司澳大的博雅教育課程。 可以說澳大的博雅就是東海的博雅,只不過是放大八倍,全校施行。

從機場出來,程校長囑司機特別繞道澳門市區讓我們順便看看沿路街景。  澳門回歸 (1999) 之前是葡萄牙殖民地 (有三百年之久) ,西化程度不下於香港。 近十幾年來受惠于中國的繁榮,賭場生意直追且遠超過美國拉斯維加斯。 我們經過的街道竟然 “蒙地卡羅” 多 “舊中國” 少,令運宗這個讀歷史的人驚訝不已。

我們去新葡京午餐,程校長特別指著那棟多角怪形建築介紹說: 這是世界十大醜陋建築之一。 這座賭王何鴻燊的旗艦店,醜歸醜可是富麗有餘,堂皇更甚; 裡面不乏象牙雕刻、純金大塊擺飾和連座的玉刻。 西餐廳純南歐式的裝潢令人眼花潦亂,但菜色卻極具特色,足見何生老饕之名果然不虛。

澳門是彈丸之地,澳大原是彈丸中之彈丸,其面積之小自不可言喻。 但新澳大,因中央政府政策扶持,在橫琴 (原屬珠海市) 租下一塊一百三十多甲之地 (直追東海),一夜之間擴增了20倍。 我們的車子從鬧區穿過一條1.5公里的隧道到了澳大新校區。 展現眼前的是一片綠茵和一排排現代建築;有行政樓、圖書館、教學區、宿舍;排列整齊有序。 給人感覺雖說不上史丹福,但在臺灣還看不到有如此大手筆跟大規劃者;其直追史丹福 (Stanford) 之心昭然若現。

程校長兩點鐘要開會,下午的行程先由一位傳播系大二學生Becca帶領,但師母仍一路陪著我們。 澳門土生土長的Becca竟能說著流利的普通話,從新校園的模型圖開始娓娓道來。 不到百萬人口的澳門有三所大學:澳大是最大的,目前有八千多人; 另一所是科技大學,規模較小。 看得出澳門政府有意把澳大發展成一明星大學,以吸收海內外華人與會。 目前學生組成中有20%為外來者,其中以來自中國大陸者為最,港臺則居次。 Becca不斷訴說著澳大的各個面貌,我腦海裡則不斷地閃過money和ambition兩個字;澳門政府的錢和企圖心造就了眼前這一片夢幻似的校園。 澳門自稱為city of dreams;澳大應該可以自封為school of dreams了。 這一切看在來自東海的我們真是羡慕加嫉妒。

在錢和企圖心之後還有一個人文思考 — 就是要注入「塑造人格、開拓學生視野、結合生活與學習」一起的博雅教育。 其目的就是要達成高等教育的另一個使命 — 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培育完整人格。 為了博雅,澳大開辦了八個書院,每一個書院 (規模都皆可比東海博雅) 有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園地。 每一個澳大學生第一年都得住宿書院,參加書院的活動。 每一個書院都有一位院長負責策劃和領導書院的活動。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此行只參觀了兩個書院: 一個是由劉全生博士 (東海二屆) 領導的曹光彪書院; 另一個是名作家鍾玲 (東海八屆) 的鄭裕彤書院,劉全生由美國回來,年紀雖大但精神抖擻攬著我們參觀餐廳、會議室、活動中心等。 鍾院長則親自為我們簡報;其兩位助手年輕幹練,也皆來自臺灣,可見當今楚才晉用情況之嚴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澳門時特別參訪澳大,也特別參訪了博雅課程;不僅參觀了鍾玲的鄭裕彤書院,還參與學生們的座談會。

下午四點半,我們一行回到程校長的辦公室,聽他述說這 ”住宿式書院 (Residential college)”

的宗旨:就是要讓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不同背景的本科生同宿共膳,共同策畫和參與各種活動,從而培養具跨文化視野、社會責任、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優秀學生,讓學生可以實現課堂外的自我開拓和延伸。  新校園現有八個書院,準備擴增到十二個。 言談之間我們感受到他對澳大博雅教育的興奮和熱忱。  但他也不忘提到東海的博雅是走在前頭,是澳大的借鏡。

無可避免的,我們也談到東海。 只是程校長概以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的立場拒絕對現況做任何評論 — 此其君子之風不得不令人佩服。 倒是對颱風造成校園幾百棵樹木倒塌及其夫婦過去在東海生活片段談了不少。 在被問到臺灣高等教育未來挑戰時,他特別強調要為少子化一事早作安排;建議學會著手一項十年計畫,以早作因應。

時間在敘舊中總是過得特別快,轉眼我們又回到機場趕搭晚上八點的飛機回台。 校長和夫人親自送我們到安檢入口;其親切之情真讓我們感動不已。

回台的第二天清晨我給校長發了一則簡訊:

早安,程校長:

 

托您的福,昨晚飛機沒有delay, 我們順利回到桃園,運宗也趕上高鐵回台中。

 

此行時間雖短,但收穫良多。謝謝您的時間;再次感謝您的安排和熱誠招待。也請轉達我們對師母的敬意~她對東海的那份感情洋溢於言語之中讓我們印象深刻。

 

Thanks again and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soon,

Robert/Taipei

以下是幾分鐘後他的回電:

清和兄,

你們專程老遠跑來對東海的無私付出可敬可佩,對本人之厚愛真誠感謝。

我夫婦倆有緣服務東海,盡心盡力,也持續關心不遣餘力。

相識是緣份,60週年校慶曰會在東海,屆時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