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 Classroom 修思錄

Zen Classroom 修思錄 修行的境界

六月 1 , 2019  

陳家榮

 

— 在這邊先跟大家澄清一件事: 這專欄中跟大家分享的純粹是個人學佛的心路歷程,並不是認為自己夠資格來傳教或者教人如何禪坐和修行。 僅僅是因為透過學佛,自己得到了好處,才想與有緣人分享的。—

 

 

  修行的境界 — 這是一個很抽象的課題; 我其實不贊成一直問自己「修行的程度到哪裡了?」

 

  「煩惱是否減少了?」、「心境是否較平和也較敏銳?」、「更懷有慈悲心?」…若以上的情況一直在改善,依此方向修行,應該不會脫離正道,此亦僅為個人淺見。

 

  以下想藉用六祖壇經的神秀和慧能所作的偈來討論之。

 

  神秀説:「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對這個偈,我的解讀是: 鏡子被拿來比喻人的「心」; 應該時時將鏡子擦乾淨,不要有灰塵,即是說靠修行清浄自心,以免於汚染,所以可以去除煩惱,增加覺性,對任何事務可以看得更清楚。 所以有法師的講經說法、開示、閲讀經書、參與法會以及各種的禪修,如禪七,禪十等,皆是讓我們可以時時將「心鏡」擦亮去污。

 

  然而,六祖慧能大師也提了偈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很深的境界,我沒有體驗,所以也無從解釋清楚。 猜是意即已開悟得道的人,已證空性,那有什麼樹啊、鏡啊! 當心中無物的時候,也不會惹麈埃這件事了。

 

  像我這種鈍根的凡夫俗子,如果真的可以一直保持明亮無塵的心,正念相繼,已經是不錯了。

 

  祝福大家早日開悟成佛,心無罣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