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s 調研報告

博雅書院獨立招生?校內招生?

三月 1 , 2021  

  博雅書院獨立招生? 校內招生? 若校內招生是否納入體制? 書院初設時,凡此問題皆已納入考量。 隨著時空轉移,「博雅」、「書院」從知者無幾至廣受眾論,多校紛紛施行「書院制」,然皆面對上述問題。 東海博雅書院開風氣之先,經營十數年,無可諱言,(原因不論,)質或量俱每況愈下,在思索解方之時,仍不脫上述問題。

 

  簡言之,時空轉移,面對的問題不同,解方自不相同,今日談「獨立招生」是否合宜?

 

  初設時,最終不採「獨立招生」,最真實且根本的原因,曠日廢時、過程艱難。

 

  一、大學欲增設院、系、碩博士班,皆須經「學校專業審查制度」並通過「相關會議」後,報「教育部專案審查」。 常態言,快則二年,慢則三年。 (除非有力人士強力介入,此則不論。)

 

  二、教育部對系所 (含學位學程) 增設有許多條件,(參見《110學年度大學校院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及招生名額總量提報作業說明會》,) 雖屢經放寬,但圖儀設備、空間比例、生師比等,仍是必要條件,且須符合總量管制。

 

  書院創立之初,無法等候長久的行政程序是主因,更關鍵的問題是:

 

  一、若獨立招生,等同設立一個系,(畢竟當初眾人對「書院」認知尚淺,仍侷限於固有的「一院三系」) 「書院」屬於那個院? 或言,今日,教育部已放寬准予設立「不分系」,學生有兩種選擇,一是大三再選擇專業科系,亦即博雅書院的教育僅止於大一大二; 一是突破教育部限制,學生大一至大四都留在「書院」,畢業領取「博雅書院畢業證書」。 試問,書院的理念落實於教育現場僅止於大一大二? 「博雅書院畢業證書」能為企業採用? (觀諸世界各國以「博雅教育」著稱之大學,學生仍以「專業」為必要條件,未有以「博雅」為「專業」者。) 無論就理想,或現實,這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若獨立招生,等同設立一個系,師資何在? 在總量管制下,最佳解方乃自各院系抽調,這就傷及各院系的師資; 外界聘任,這又進入另一個麻煩的問題。「所謂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前賢箴言,猶在耳際,縱使不必「大師」,如何造就優秀老師的「良善循環」?

 

  三、前兩項問題導引一個關乎學生的現實問題。 做一大膽假設,博雅書院「獨立招生」,並立出較高的標準,凡願經聯招選擇書院者,學雜住宿費全免(過往眾人聊及此事,曾設想號召百位事業有成的校友,一人認養一個),學生願意進來了,留得住嗎? 有足夠堅強的師資嗎? 如何提出一個企業認同的指標、特色,證明「博雅書院畢業」做為「專業」(不妨戲稱「博雅系」)為企業所愛? 如果還是必須回歸專業科系,問題依舊,院系的實力夠強嗎?

 

  我們不能說大三、大四分流各院系就不是書院的事吧?! 反而應該先保守思考,如果有台清交成等級的學生來念書院,大三轉入專業科系後,他將會轉學或重考。 為什麼? 因為專業院系不夠強。

 

 

  如果上述問題能得到充分理解與討論,或許可以簡化地說,如果我們要的不是台清交成等級的「優秀學生」,那麼也就不需要「獨立招生」了,東海的招生分數並不低,直接「校內招生」「優秀學生」即可。

 

  如果問題是博雅書院生的質與量,那麼,一如「獨立招生」,如何在「校內招生」取得足夠的「量」與「質」的學生?

 

  「校內招生」涉及各院系對於博雅書院的認同與支持,更涉及學校整體制度的改革,(例如,跨領域授課時段)說穿了,此問題難解,索性一刀兩斷,另行嘗試「獨立招生」。但這是否真正就學生「入學」到「畢業」的現實考量?是否能真正解決博雅書院由盛轉衰的關鍵問題?

 

  最後,新設學位學程,由(行政單位)博雅書院管理,看似解套,實已背離書院理念,且必須承認,書院名存實亡。 即使百般說詞,面對現實,不得已接受此案,問題還是如同前述,畢竟新設學位學程等於設立一個系,師資仍是關鍵,分流還是要回到專業科系等等。

 

  博雅書院不可廢,這是共識,面對質量下滑的問題應該視作「大事」,「獨立招生」或「校內招生」各有利弊,非一朝一夕可解。

 

  東海以外,清大、政大等「書院制」也面臨招生每況愈下的窘境 (據說也只有60、30人等);而前途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