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s 調研報告

校級計畫「實驗班」的推動

四月 1 , 2021  

  如何具體落實東海校歌的「專業復宏通」以符「社會需求」? 這是「大學院」計畫構想提出時的主軸。 但因當時校內的環境不足以支撐較具體的「跨域」學習;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導向,打破專業院系的框限。 因此,「大學院」實施兩年多的重點一直放在以「院」為單位,大一至大二上(3學期)的中英文輔以通識的「宏通期」,強調「聽說讀寫」的能力與意義,以及奠立人文知識的基礎。 這是今日產業至社會所需人才的必備基本能力。 

 

  DDS與東海的AI合作計畫中,第一年度鄭理事長額外捐資啟動TPR,重點在以專業團隊幫助東海「推銷」「東海」。 第二年度TPR即結合兩個年度的DDS配合款,於2020年底啟動,開始藉「AI」為起點,形塑「東海」品牌:教育轉化、產業提升。 

 

  有了「大學院」奠立的學習基礎,TPR打造的「東海」品牌,東海必須在高校激烈競爭與外在環境遽變中,找出「東海」為產業、社會所需的特色。 因此,在「宏通」與「專業」間,如何突破現有體制框限,找出一個教育與產業間「Real」的連結,成為整個AI計畫接下來的聚焦重心。 

 

  2021年1月王校長領導行政主管確定TPR品牌推動方向、策略與重點系所,羅文聰即以擔任多年學務長推動「數位」貫穿「博雅素養」的深厚經驗,結合近兩年AI計畫落地產業的歷程,集結老師群,以智慧製造為範例,建立產業的人才需求為目標導向,從大學院(大一、大二)到跨域(大三、大四)的課程模組,建構一個「博雅築基、數位貫穿、跨域為用」之深具東海特色的「實驗班」藍圖。 

 

  AI計畫企劃小組會議於2月3日達成決議:集中資源,結合教育轉化、產業升級、TPR,以達「數位、跨域、博雅」融合且落實於校務發展計畫之中。 鄭理事長與王校長對於實驗班的教育新典範的構想相當興奮,並指示務必加速且徹底落實。 原本以「對外」為目標導向的校級計畫,除智慧醫療(尚無相關配合科系)外,智慧製造、智慧建築、智慧生態開始密切討論如何建構一個與產業真實連結的教育新典範。 

 

  所謂實驗就是想了解一位新生是否能從博雅、跨域 / 大學院,進而藉由AI計劃與產業取得聯結,畢業時能直接進入職場 (所選之產業) 工作。

 

  3月16日,王校長邀王立志副校長、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研發長、國際長與校級計畫主持人及主要負責人進行第一次校級計畫「管考」。 名為「管考」,實則是在校級計畫推動近一年的成果上,對「博雅築基、數位貫穿、跨域為用」的實驗班的具體構想、實質問題、推動時程,進行全面討論。 

 

  當羅文聰以資工系、工工系為主體,提出智慧製造實驗班的完整結構;邱浩修、曾瑋以建築系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發展出一個實驗班的嶄新架構;林惠真、張嘉修、楊定亞結合理、工學院的特長,描繪一個結合智慧生態與循環經濟的高難度的實驗班構想藍圖後,「跨域」出現更具體的多元可能。 智慧製造是系與系之間的「橫向」跨域,智慧建築是以建築系為主體的「垂直」跨域,智慧生態是院與院的「統合」跨域。 

 

  王校長高度肯定校級計畫各主持人提出的實驗班構想藍圖,並指示以「雲創學院」虛擬學院為核心,著手建立一個能夠實質運作的校級支持體系;凡課程清理、學分開放與承認,教師加給、減免等問題,校方相關單位與各院系皆應正面面對問題,積極解決。 

 

  校級計畫「管考」前,以「討論將面臨的問題」為前提,各主持人在龐大的忙碌與壓力間,排除萬難,一起吃了頓飯。 一番熱烈溝通後,才發現沒人提出問題,有位主持人說:「其實仔細分析,大多數的問題都是院系自己的問題,我們自己解決就好了。 」眾人點頭微笑。 勇於任事、與時俱進,乃能「顛覆框限、重建典範、學生惟念、企業渴求」,這是東海在面臨劇烈變動之際,仍不改初衷、奮力前進的真正希望。 

 

 


 

以最廣泛的而又最富意義的話來說,這所大學應以服務台灣島上的居民為目的。 

 

這所大學使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觀念刺激的氣氛中,許多課程可以為適應臺灣社會需要而設計,但所有課程都應涉及基本的以及充滿挑戰的觀念。 

 

這所大學應避免閉門造車,教員追求的是求真理而非自築高牆。 學校應幫助學生了解本科系中專門知識和其他學科的相連性及涵義,學校同時應鼓勵教師從事合作研究而非只埋首於個人研究計畫。 

 

~芳衛廉,〈我所欲見設於臺灣之基督教大學的形態備忘錄〉(Memorandum to the Trustees on the Kind of Christian College I Would Like to See on Formosa),1952。 

 

圖片說明

 

  1. 「東風社」成立於1956年,初期經費由校長室直接撥洽,出版《東風》,主編楊牧言:「它的出版品敢說話、能批評,那是進取的現代讀書人的精神。 」

 

  1. 1956年5月5日東海學生代表自行草擬「生活公約」,但功效有限,1960年生促會創刊《自覺》,「這是一種不斷的、創造性的工作,沒有人能預見到界限……」。 

 

  1. 1999年12月31日東海舉辦「跨世紀活動」,於文理大道上建置時光紀念碑,存放東海歷年發展資料,上鐫東海平面圖、校訓「求真、篤信、力信」,以及曾約農校長名言:「開創將是我們的格言」。 設計者林文海(今創藝學院院長)說:「文理大道校友鐘樓前的東海大學時光紀念碑,是無數東海人思考、反省、緬懷、期望與冥想的空間,讓東海人得福、惜福,有前瞻與再生的自信與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