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hare with You 與您共享

Apple Car

七月 1 , 2021  

  蘋果造不造車應該早就不是一個命題; 題目應該從If,改成What才對 — What kind of car?

 

  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她應該不會缺席這場世紀產業大革命才是! 說這是世紀產業大革命有兩個原因: 電動車 (由TESLA帶動) 的革命夠大、影響夠深遠; 不僅產值大 (五千億美元) 而且對人類的生活有重大的改變 — 遠超過汽車對馬車的顛覆 (disruption)。

 

  功能上,電動車 (EV) 對傳統燃油車 (ICE) 的衝擊有三個層面:

 

  1. 動力: 由化石燃料改到電池,淘汰了內燃機引擎。
  2. 駕駛: 藉由電腦及通訊技術的發展,將駕駛一事由人交付機器,基本上淘汰了司機這個角色。
  3. 體驗: 由於AIoT與infortainment (資訊娛樂) 系統的植入,乘車 / 旅途不再是一種耗時的等待; 而會是生活 / 工作的延伸,會是一種享受。

 

  第一層面的衝擊帶來的商機顯而易見 — 喪失了內燃引擎的傳統車廠優勢盡失,一時間阿貓阿狗都跳下來做車。 比較荒謬的是中國最大的恆大地產和越南第一的土地開發商Vin Group也加入了這個熱門。 不知他們的優勢在哪裡? 顯然認為有錢就可以成事。 其次,比較一廂情願的,諸如小米之類的手機製造廠,也宣佈投入。 雷軍 (小米負責人) 顯然相信郭董 (郭台銘) 的一句話: 電動車就是手機加上四個輪子,所以他的工作相當簡單,就是替他的手機找四個輪子。

 

  其次就是科技新貴 — 尤指美國的Google、Amazon和中國的百度等。 他們充分體認自駕 (Auto-driving) 才是電動車決勝的關鍵,所以一早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開發自駕系統 (如Waymo、Apollo等)。 因為沒有造車經驗,他們的策略就是聯合傳統車廠以補其不足,或乾脆出售 / 出租其軟體給傳統車廠。

 

  百年傳統造車大廠 (分佈於歐、美、日) 則是處於這波EV革命中被顛覆的一方,處境宛如當年被智慧手機擊倒的諾基亞 (Nokia) — 非常尷尬: 他們陷入進退兩難,若不跟Waymo (谷哥旗下自駕事業部) 合作,就很難真的實現車聯網共享的價值,並保持領導地位。 但若與科技公司合作,可能對後者產生依賴,自己則從製造商變成供應商,成為附屬角色。 華爾街給Waymo的價值 (valuation) 高達兩千五百億美元,比戴姆勒 (賓士母公司)、福斯和寶馬的總和還高,可見市場如何看待這老廠牌的未來!

 

  所以蘋果要造車的話非得要有自己的自駕系統不可; 非但有,而且要好 — 要很好才行。 摩根士丹利 (一家美國投行) 的一份研究報告也猜測,蘋果會透過垂直整合替汽車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 指出: 「蘋果已經在汽車開發相關的處理器、電池、相機、感測器和螢幕等技術投資。 他們在自駕技術和電池儲存的創新會比傳統的車廠強很多。」

 

  除了相關技術領先外,蘋果之所以為蘋果就是要替產品重新定義。 換句話說,蘋果要為EV重新定義,把話語權從特斯拉拿回來。 這是Apple的DNA,也是她存在的價值。 我認為蘋果會在體驗 (第三個層面的衝擊) 上有所創新,除了自享以外,還會在共享發展上有所突破。

 

  面對特斯拉在市場上的領先,蘋果的優勢在哪裡? 我認為Apple的優勢會是在她的生態體系: 十億個iPhone用戶,兩百萬個第三方服務業者推出的應用程式和Apple One的用戶訂閱平台。

 

  Yes, 電動車就是手機加上四個輪子。 但對蘋果而言,不是一般手機,而是iPhone (加上四個輪子)。 我認為蘋果會把iPhone成為她的EV的OS (operating system, 作業系統),重新定義電動車為智慧電動車; 將AI導入車內而能與iPhone自動而快速結合。

 

  根據美國史丹佛Dorsa Sadigh教授的研究,AI自駕車會從人類駕駛習慣學習,發展出自己 (新) 的行車與互動模式; 未來人本身與自駕車道路共處的駕駛習慣也會因而改變。 換句話說,AI會取代你來開車,但不是作為一個機器人,而是你自身。 今後iPhone很可能成為你的車鑰匙: 只要你一步入車內 (不管哪一台車,你的或叫來的出租),你就立即把你的AI駕駛員從雲端叫出來… 她認識你、認得你的聲音,也會知道你去哪家超市要買什麼~

 

  iPhone + 四個輪子 + AI = iCar!

 

 

06-19,21’鄭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