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olumn 讀者投書

陸志舜投書

七月 1 , 2021  

回應“ 東海推行大學自治論壇" 我們用論壇之名,而不用各執筆者名

 

 

  從去年底開始,收到了好幾份由你 (們) 以"東海推行大學自治論壇"為名所寄出的博文。 內容主要是反對在校內已開始進行的AI計劃。 我個人在當時的回應是認為你 (們) 以匿名方式發佈博文,基本上是一種極不負責的行為。 結果有好幾位出現在收件者名單中的校友似乎同意我的想法,要求你 (們) 將他們的名字從那名單中刪除。 我並沒做那要求,為的是想聆聽一些不同的聲音。 但是很遺憾,從你 (們) 花了"數千小時"才撰寫出的博文中,看不到有絲毫的建設性論點。 對AI的認知更是有限,像是在井底窺天。

 

  反觀 AI 的主要推手鄭清和校友 (12屆化工),在AI這兩個字還未被普遍引用的時候,就已對母校奉獻出許多愛心,並且經常的做出有相當份量的實質捐助。 他對校方的一些作為,雖然也有不滿的地方,但是參與的方式是設立了"兆禾東海基金",以更直接和有效的方式運用他為東海所承諾的捐贈。 又成立了"大渡山學會",以真姓實名發表評論,督促校方的作為。 這兩年,他找了一些對AI有深入經驗的專家,去研討東海應該如何迎接這個新時代的來臨,以及如何掌握這個難逢的機會,來解決東海目前面臨的危機和未來成長的難題。 最後終於和校方達成協議,雙方都承諾了一筆不算太少的資金,讓東海走上了AI的"彎道"。 會有風險嗎? 當然會有。 那是在創新的路程中必須面對和承擔的。 能"超車"嗎? 那就得看駕駛員的技術和經驗,以及支援團隊的策略和合作精神了。 如果扯後腿的人太多,成功的機會是注定不會太高的。

 

  我和鄭校友曾有過多次長談的機會。 親身感受過他對東海愛䕶的熱誠。 如果將這樣的東海人和一些穿著保護自己的隱身袍,既不願透露背景和業績,卻愛說空話的人相比,那麼在面臨如何衡量和選擇一位比較可信者的難題時,就會感到易如反掌了。 這也是為什麼收件人需要知道在公眾媒體上發言人的一些背景。 你 (們) 錯了。 無論是表達自己的看法或是報導新聞,一個公衆評論員和一個媒體記者所應該負的責任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一旦成為公衆人士,連私德都得被審查。 前一陣子在美國,有不少知名的"評論家"因私德問題被挖出,在一夕之間就從媒體平台上消失了。 你 (們) 難道沒看到那些消息嗎?

 

  最近又收到你 (們) 的一些博文。內容似乎已延伸到"反對勞作制度"和"支持學生貼大字報的權利"等話題上了。按事件發生到你 (們) 撰文反應的短暫時間來算,你 (們) 的這些結論似乎不可能是花上了數千小時,經過熱烈討論,小心搜證後的成果。 那麼是否壇主早已胸有成竹,為反對而反對呢? 不幸的是在這次學生貼大字報的事件中,那些學生們的表現像是紅衞兵的作風。 只知道破壞,而不懂得如何作建設性的對話。 在高喊言論自由的時候,還沒有學到在享用那權利前必須擁有的責任感。 你 (們) 的論壇居然會支持這一類又是以匿名方式進行的活動,似乎愈來愈像是已演變成一隻在傷害東海的怪獸了。 看到了陳祥文校友 (12屆化學) 和你 (們) 之間在最近互傳的訊息,這好像也是他的憂慮。

 

  陳校友和我都是北加州校友會的成員。 2006年他擔任會長時,我亦以理事的身份成為那服務團隊中的一份子。 在那段期間,北加州校友會的服務團隊舉辦了許多活動,像大型的康樂和聯誼性聚會,接待校方人士的來訪,以及草根性的募款運動等等。 我還記得北加州的校友會是第一個為建造學生活動中心而發起募款運動的團體。 我們團隊中的成員中雖然在那一次募款運動中沒人花上數千小時的紀錄,但每個人都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去做了些事回饋母校。 在募款時期,除了和校友親自聯絡之外,每週都有開會,統計過去一週的成果,以及如何去達到目標。 當看到那些由幾十元到幾百元的小額捐款所累積的總額在慢慢爬升的時候,大家都會有些成就感,並且帶來了不少歡愉。 那已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最近聼到學生活動中心已改名為"綜合活動大樓"。 在經過了三任校長的籌劃之後,終於將在今年動工了。 不過同時也知道了建築工程的費用在這一長段時期中亦上漲了許多。 早年捐款的"購買力"一定是大大的縮水了。 如果當時有更多的東海人能為母校做些實體的貢獻,少說一些與事無補的空談。 學生們很可能早已在享用活動中心了。 由於和陳校友經常有來往,對他的為人處世亦有較深的認識。 他是一個想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最多項目的急心人物。 但他的確是個深愛東海的實行者。 在過去,只要是對東海有益的事,我們向來是合作無間的。 對他目前的大聲疾呼,我是完全同意和支持的。 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是要靠時間,靠信譽,而不是靠隱藏,靠藉口,才能培養出來的。

 

  在我的字典裡,"論壇"是一個供給對某一議題有興趣的人做公開和交互性討論的平台。 它的目的多半是希望能容聚衆人的智慧,取得共識而產生出一些正面的影響。 但是你 (們) 所謂的"論壇"卻把它當成一個自己為是,預設立場的揚聲器。 譬如早在11/22/2020 就發表的一篇博文,就已經掛上了"東海AI大計畫內容的真相"的大招牌。 既然壇主早已找到了"真相",真的還會為交互性的討論留下一些餘地嗎? 那篇博文最多亦只能稱之為你 (們) 的"宣言"。 而以後的一切博文都像是為了推銷那宣言所做的文宣廣告而已。 這種有高低階層的討論"平台"是你 (們) 對知識和智慧交流方式的貢獻嗎? 那是對參與討論的對方基本上的不尊重,更是汚染了"論壇"的定義。

 

  一個隱藏在幕後,卻在批評他人做事不透明的人,從外人的眼光來看,所表現出的是極度的虛偽。 在今日的台灣,用"白色恐怖"為自已匿名發言找藉口,應該是不會獲得太大的共鳴和同情的。 如果能提出實據,証明你是個受害人 (不論是來自于政府或者是校方),那麼我會向你公開道歉,並且為你伸張正義。 如果白色恐怖在今天還能生存在東海,我們就應該立刻放下一切爭議,一起來先消滅這種病毒。 但是一個總是把保護自己遠遠的放在伸張正義之前的人,留給他人的印象很可能是像個懦夫。 回顧歷史,無論成敗,改革者多半會付出很大代價的。 在參與之前,應該早就要有心理上的準備。

 

  一個"論壇"即使加上了官面堂皇的招牌,像"東海董事會改革"和"東海推行大學自治"之類,但是如果內容貧乏,遲早是會被大眾遺棄的。 我對大部分東海人的智慧和判斷力還是蠻有信心的。 但是我也不想看到又會有一個粗糙的"衛護東海言論自由論壇"冒出來。

 

  你 (們) 那份收件人的名單令我產生了許多疑問。 我不知道你 (們) 總共有多少份不同的名單。 是想以地毯式的策略推銷你們的立場,還是想選擇性的説服一些有能力改變現況的人物。 若是後者,那麼收件人應該是一些校方領導階層的人士,以及教育部和立法院。 在有我名字的那份名單上,大概有三十多個名字。 其中似乎沒有包括那些人士。 因為用的是英文名字,很可能有些該認識的人變成了陌生人。 但是在一些認識的名字中,找到了不少東海的菁英份子和傑出校友。 記得第一次收到你 (們) 的電郵時,還誤以爲這些菁英都是你 (們) 組織的成員,或是粉絲呢! 很可能像我這種眼花的人還不少。 我不懂為什麼十多萬的東海人中,我的名字會出現在你 (們) 的名單上。 我更不懂為什麼你 (們) 會把收件人的名單公佈在電郵上。 是想把一些校友的名聲替你 (們) 虛張聲勢嗎? 最令我無法諒解的是在沒有獲得收件人的同意前,就將姓名和電郵址予以傳佈。 那是侵佔了他人的私隠權,違反了使用社交媒體最基本的禮儀和規則,甚至可能已踩上了法律的紅線。 更可惡的是那也是一種以覇凌方式的侵入性推銷手段,常被一些政客或不肖商人在使用著。 你 (們) 已經使用社交媒體多年了。 想來不會無知到連選按一下 Bcc 都不會。 只是希望這一切不是經過你 (們) 成員中"高手"精心設計的推銷手法吧。

 

  花了不少時間寫這封長信給你 (們) ,只是因為大家都是東海人,都希望東海的明天能更好,更不想看到母校受到傷害。

 

  最後,想把我對你 (們) 所作所為的看法誠實的反應給你 (們) 。 雖然知道它是不太可能會被你 (們) 接受的。

 

  你 (們) 的"論壇"是一個自編、自導、自演、自銷的鬧劇。 用自已的遊戲規則,陶醉在自己製造出的虛幻世界裡。 根本沒有資格用"論壇"這個名詞。 但是得提醒你 (們) 一下,這鬧劇是會傷害到東海的。

 

  也許有一天我會改變對你 (們) 的看法,如果你 (們) 也會改變的話。 但是看來這可能性很小。

 

  最近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你 (們) 玩你 (們) 的遊戲。 該説的話也已經説夠了。 你 (們) 也應該很清楚我不是一個會替你 (們) 背書的人。 請把我的名字從你 (們) 的名單上除去。

 

謝謝。

 

陸志舜 (一屆物理,1959)

 

 

增註

 

回覆:東海董事會改革論壇

Without a doubt Tunghai’s Board can use a little reform. But what and to what end? Your communique has so far failed to present a concrete plan. Instead, you are vindictive and personal.

Further, I have no idea who you are. Why are you hiding behind a “description”? Unless you are willing to engage in the open, I would like to my name removed from all future mailing.

Thank you.

PY Chia

 

*PY Chia 賈培源,第三屆經濟系校友,博雅書院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