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書院介紹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

十月 14 , 2015  

美哉吾校 東海之東

挹重溟之巨浪 培萬里之長風

求仁與歸主   神聖本同功

勞心更勞力   專業復宏通

貫精麤於內外  東西此相逢

美哉吾校 美哉吾校

永生之光被四表

立心立命 立人極於無窮

00

 

理想讓人看到目標,但信念才會讓人投入,投入才會達成目標。

傳遞價值,建立共識,形成文化,教育環境於焉發展。

 

I 前言:

東海大學與一般的大學不同。因為我們不只是有理想,更是願意在困難的條件下,實踐理想。

1955年東海以「小型,高度之學術水準及其所注重之特質」的理想成立。這本是個在前進中學習的體現。

芳威廉博士(Dr. William P. Fenn) 在 1952年的「預見設於台灣之基督教大學的型態備忘錄」中更是提出了明確的十四點期待:

  • 這所大學應造就能從歷史、自然、文學中見到上帝榮耀的男女。
  • 這所大學應與其所屬環境密切聯繫,即這所大學應為在台灣的人民服務。
  • 這所大學的課程設計雖以專業性貫穿整個課程,但不應以技術性的專業為取向。
  • 這所大學的課程設計,不可自限於象牙塔中, 所應注重的是通才教育。
  • 這所大學不是白領階級的養成所。不論男女同學都要訓練勞動的習慣,有朝一日他們出了社會才不會怕髒物沾身。
  • 民主的觀念在行政上以及師生關係上都應有實際的表現, 全體教職員都應投入。
  • 這所大學應避免各系自己閉門造車,教員追求的是真理,而非自築高牆。
  • 這所大學將是一所不超過五、六百人的小型大學,人數太多會危及基督教理想氣氛的發展與維持。
  • 為了配合學校的目標與資源,科別的設置應有限制,不是應有盡有而是有選擇性的幾個科目不斷予以加強。
  • 這所大學的校舍樸實,但不並是一無特色,而是實用而不虛飾。
  • 教員必須專任,因為只有全心奉獻教學與研究,才能充分以其理想與理念貢獻學校。
  • 這所大學的教職員應是基督徒。我知道要求教師學術與基督徒資格並列並不容易,但過去大陸之基督教大學十分強調這個條件的重要性。
  • 這所大學雖具國際性、但強調國際性並不表示抹煞其台灣的特性。
  • 這所大學一開始即與教會保持聯繫,因聯董會代表教會,所以應與其合作無間。

 

雖說因為自1960年代的末期起,聯董會要求本校「在短期內務必達到財源獨立之目標」,進而逐漸結束對東海的財務支持。四十多年以來,學生人數,與教會的密切關係,學校的規模,都難維持原先的設計理念。但作為一所理想性大學的初衷,許多的教育元素,例如:通才,服務,實踐,樸實,投入,仍然應該維繫與強化,以凸顯東海的教育理想與育才的高度。

台灣高等教育的工具化與功利化,已經是多年來討論的問題。但由於未能提出有效的方法和模式,近年來,未見改善反而更形惡化。企業常常談起,社會新鮮人除了專業能力不足以面對現今的需要外,他們的溝通,抗壓,主動學習以及堅守承諾的能力不如期待,更讓企業憂心。因而大學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內容和內容的比重分配,應該有個深度的檢視和調整。

施振榮先生於2013年提出「台灣是個半盲社會」的觀點,頗能說明現在社會的問題。社會過度強調:直接,有形,與現在的三個面向,忽略了間接,無形,與未來的重要。一個過度現實與短視的社會,很難建構長期發展的規劃。而社會是由人所組成的,社會形成哪種狀況,實在是根植於人們是否有長遠的眼界與胸襟而來決定。於是在高等教育中,如何撫育下一代能強化與平衡,直接與間接,現在與未來,有形與無形的內涵與眼界,是個不能等待的任務。

在前任東海大學董事長林振國先生,前任校長程海東博士以及第三屆經濟系賈培源校友的遠見,構思與推動下,如何在現今的高等教育環境中,重新建構東海教育理想的模式。經過多年的規劃與努力,前任書院長劉炯朗博士的指導下及副書院長王偉華,於2008年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正式對全校新生招生。經過多年的耕耘,王偉華博士於2012年正式接任為博雅書院書院長。

對於博雅教育有信念的校友與社會人士相信書院教育的推動: 如何把學生培育為未來社會菁英的教育。簡言之,博雅書院的教育是「菁英養成教育」。我們關心的是學生的積極和正向的態度以及對自我期許的堅持力。有了自我認知的價值,我們才有機會去激勵他們,去輔導他們,讓他們能主動的創造自己的未來,進而能服務社會。我們關心的是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對願意貢獻社會的態度,不是進書院時的條件。這就好比,我們帶一群學生去登山,能登多高,是他自己的本事與努力。但我們的任務是: 激勵他們,教他們登山的知識,調整體能,準備裝備,以及養成危機處理的能力。在畢業時,把他們帶到登山口,為他們禱告,看著他們走向自己的登峰之旅。書院強調的是,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態度。希望將來他們登頂後,關懷社會,關心母校,加入與支持東海教育的行列。就像東海早期的校友一般,登頂後,經由各種方式,繼續支持與協助學校推動理想的教育模式。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於2014年8月14日正式進入東海大學組織內。對未來博雅書院的發展模式以及進入學校正式體制後,如何能更有效的與各單位同工,建構東海的博雅學習模式,期望能讓書院的推動更順暢,讓在其中的學習與工作的師生和同仁們,覺得彼此互助的價值,讓教育的成果更能確保。

 

II 博雅書院成立緣起

東海大學1955年以基督精神立校,在早期外國宣教士們身體力行,謙虛、寬容與無私的服務奉獻下,創校時首重「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小班教學、通才教育、四年住宿、兩年勞作教育、校外社區實踐、相濡以沫的師生互動等,均甚具特色,也立下了博雅生活的典範。校訓求真、篤信、力行,重視開創與實踐,強調每個人都有其固有價值、自由思辯、正直與愛、力行實踐等價值觀;校歌更載明勞心更勞力、專業復宏通、東西此相逢、立心立命、立人極於無窮之理想,不僅強調專業知識的成長,也強調博雅宏通的學習。

1970年代中期以後,逐漸告別小型大學的教學方式, 東海雖仍抱持質量並重的教育理念,但在特色與成效上漸不如創校時情景。但是學生住宿、教師住校、與學生密切互動等特色仍盡力維持,本校仍有全國最多之學生、教師宿舍,也有最高小班教學之比率。

〈博雅書院〉2008年起,我們成立「博雅書院」,前後約有四十多餘位老師無私的付出投入,每年招收有意願接受博雅教育的100-120位新生,全校學生皆可申請。目前博雅書院學生來自全校34個系及學程,每年度共約480位同學長期參與跨領域共學。博雅書院強調廣泛與深度「知識」的接觸與學習、「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養成正確的「態度」。期待師生們能在書院的環境中,擴大視野與胸懷,與萬物為善,關懷社會與世界的永續發展。這是一個深具理想性的實驗計畫。一面希望培養出有不一樣視野與態度的學生,另一方面,更希望在現今高教困境中,找出一條更有效培育學生博雅素養的新模式。書院更強調恢復早期東海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在家族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透過教師的言行,看見生命的熱忱,在知識與生活上有更深刻的體悟,重拾東海的創校教育理念,也建立全體學生可供學習的標竿。經過了四年的完整實驗週期, 2012年我們有了博雅書院首屆畢業生,看到了令人欣慰的成果,這批畢業生因為視野及態度不同,無論在就業或升學均表現良好。

〈博雅學習〉自2010年起,我們開始推動全校性的「博雅學習」,推動的有大一的「大學入門」、「大學引導」、「α體系」以及既有之「住宿學習」、「勞作教育」。書院與書院生,對全校博雅學習都有深度的參與和投入。

 

III 博雅書院的理念與目標

博雅書院強調廣泛「知識」的接觸與學習,「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落實,以及養成與萬物為善的「態度」。期待師生們能在書院的環境中,擴大視野與胸懷,關懷社會與世界的永續發展。

我們關心的是學生的積極和正向的態度以及對自我期許的堅持力。有了自我認知的價值,我們才有機會去激勵他們,去輔導他們,讓他們能主動的創造自己的未來,進而能服務社會。我們關心的是學生的積極和正向的態度以及對自我期許的堅持力。有了自我認知的價值,我們才有機會去激勵他們,去輔導他們,讓他們能主動的創造自己的未來,進而能服務社會。

求生存(肉體溫飽)進而改善生活的品質以及追求個人與群體的幸福與快樂(精神提昇)是教育的基本目的。這就如同登山時,背包裏有必備的裝備,個人有足夠的技能,才能確保登山的安全與順利。然而書院協助學生所準備的裝備為何? 或許可以簡述成以下幾類:

  • 了解世界運行的道理(思想和學術),進而應用這些道理來提昇生活的品質。[Scholarship (Humanity & Science) & Technology]
  • 了解提昇的目的,不只是造福自己,更是應平衡的造福眾人和萬物。否則所造成的總體傷害可能會遠大於所獲得的私益。[Ethics]
  • 生活除了物質外,更有精神的層面。學習對美的體驗與感受,是人們快樂的重要泉源。[Aesthetics]
  • 如何有效的使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以上的目的,是現今知識時代必備的觀念與能力。[Economics]
  • 經由教育的過程,我們會更了解自己的價值與他人的價值,進而產生對未來的期待與責任,於是「期待」與「創造力」將油然而生。[Awareness & Value]。

博雅兩字,各有許多的定義。其中一端: 博是廣博,雅是優雅得宜。這是個結果的境界。我們認為博雅是一生追求的目標,在教育單位,我們的目的是播種,發芽,長成小樹。形成根深枝茂,是需要長時間的努力與追尋。於是啟動與啟發,養成終身學習的態度,應是博雅書院的教育重點。期待在四年的教育,我們能幫助學生培養出「客觀的高度好奇心」,開始走上博的追尋之路。能夠養成「平衡,正向」的態度。遇事能冷靜思考,滿有邏輯與萬物的關懷,以期將來能豐富待人處世的智慧。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的教育,不只是達到通識教育「統一的知識(unified body of knowledge)」的目的,更是著眼於培養「統一的人格(unified personality)」的目標。於是除了知識外,更強調實踐的落實與態度的養成。

進一步闡述,是期待書院生能養成以下的態度與能力:

  • 誠實,尊重自己與他人 (Honest, Respect others and self)
  • 主動積極,正向的態度 (Pro-active & Positive)
  • 自我醒覺與堅守承諾 (Self-awareness & Commitment )
  • 有人文與科技的素養 (Humanity, Science & Technology)
  • 有享受學習,生活與美的能力 (Enjoy learning, living and beauty)
  • 有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 養成領導與被領導的團隊態度 (Being a Team Player)
  • 接受挫折與繼續奮進的毅力 (Endurance and Persistence)

期待經由書院的組織化後,未來能協助大學的整體學習氛圍的提昇。

現今東海學生的學習模式,很難由知識,進入實踐,然後養成態度。當提出大量閱讀的需求時,有相當大部分的學生,會產生挫折感,然後離開。教育的目的是鼓勵嘗試不是讓他們知難而退。根據過去多年的經驗,藉由自主性專案的實踐,產生自我知識的不足感,於是學生們會主動尋求知識,然後強化專案的品質,而好的品質就強化了自信與勇氣。經過幾個實踐與知識取得的過程。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實用性,與知識的距離縮短,然後才會滿有企圖心與勇氣。願意勇敢的探索未知,提高自我的期許。這是多年來,博雅書院所觀察到的現象與發展出的教育模式。當然,在過程中,還需要許多的輔導與支持。細節如後敘述。

 

IV 書院教育特色

(1)    課程規劃 (the core program)

(i) 基礎課程 (foundation courses)

(ii) 欣賞系列課程 (appreciation series)

(iii) 自主性方案學習 (independent project learning)

(iv) 演講系列 (seminars, lectures, discussions)

(v) 體驗與探索系列 (experiential learning)

(2) 服務意識 (service and civic engagement)

(3) 全球意識 (global engagement)

(i) 校際交流。

(ii) 書院教育發展交流。

(4) 導師家族 (mentoring program)

(i) 導師引導活動。

(ii) 導師學生Inter-Act 學習。

(5) 教師共學 (faculty-diverse program)

(i) 導師成長學習。

(ii) 導師沙龍共學。

V 博雅書院教育內容規劃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乃在東海大學已有之優質通識教育及勞作教育之基礎上,以為期四年的課程及訓練活動,讓學生除了接受專業訓練外,也能在知識、態度及實踐等層面被有系統性的塑造。藉著四大課程及欣賞系列課程來提升學生在知識上的廣度及深度。藉著服務學習以培養學生僕人領袖的態度及對社會的關懷。藉各樣體驗活動及自主方案學習,建立起學生團隊合作,跨領域、面對挫折及解決問題的實踐力。除此之外,藉著恢復早期東海師生互動的導師家族學習方式,在家族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透過教師的言行,看見生命的熱忱,在知識與生活上有更深刻的體悟,重拾東海的創校教育理念,也建立台灣高等教育的新標竿。

  1. 四大課程

四大課程

博雅書院課程中四大課程包含東方文明的發展,西方文明的發展,正義與社會責任和世界議題。在四門課程之設計理念,在使學生了解過去東方發生了什麼重大的文明演進事件,過去西方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件,以致於造成今天的世界現況以及值得關心的普世議題。在了解世界目前的多元問題及來龍去脈後,使學生了解自己對當今世界的責任及可能之因應之道為何,因而得以貢獻自己的心力,並使求學有了清楚的動機及方向。幾年來課程實施方式,迭有變化。(1)有講座配合相關主題的小組討論。(2)有大班授課。(3)有大班授課,小組討論。但都屬0學分的類屬。接受多方的建議,與實質考量書院生的課業負荷,經過書院課程委員會的討論以及與通識中心的合作,四門課程中的三門(東方文明的發展,西方文明的發展,正義與社會責任),經通識中心的推薦類屬課群,由書院生依自己的興趣與時間的配合,修習建議課群中的課程。

  1.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書院六藝系列課程活動,強化「知行合一」(sophia & phronesis)的

實踐精神。不僅重視儒家倫理的「灑掃應對進退」禮節,也重視身心靈的

涵養。除了課程的「智商」增能教育,書院的課外活動以強化學生「情商」

與「靈商」的深度,以期書院生能博文而約禮,「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

游於藝」。六藝課程內容,包括「禮」-每學期舉辦一場主題課程及實作,

由導師帶領書院生學習餐飲禮儀與文化的禮節;「樂」-音樂賞析課程,除

了對音樂理論的基本認識以及藉由各時期的名曲欣賞了解其所屬的音樂美

學與時代關聯性。「射」-「對目標的確定」宗旨下,結合心理行為與動力

模式的解說,試著覺察自己的特質與動力,例如「鏢學講堂」。「御」-包

括長時間/距離行走,結合體能鍛鍊與知識探索。「書」-注重建立書法學

習的基礎觀念及創作態度,加強其人文內涵特質之深層認識及鑑賞能力之

培養。「數」-透過「辯論與演說能力」、「表達與溝通」課程,提升同學思

辯深度、廣度,及增進人際關係與環境適應力。

 

  1. 欣賞系列與演講系列

        欣賞系列

除了四大課程外,書院同時開授五門欣賞系列課程: 書法欣賞,音樂欣賞,藝術欣賞,表演與戲劇,辯論與演說。除音樂欣賞外,每門課以六週為一單元,每班修課人數以30人為上限。音樂欣賞授課10週,學生必須聆聽至少一場正式的音樂會,期末舉辦小型音樂會。每期修課以60人為上限。近期書院正設計與安排故宮以及國家美術館的參訪,作為書法與藝術欣賞的校外參訪活動。

 

演講系列

博雅書院規劃各種不同類別的演講: 博雅講堂(院士級學者),領導與創意講堂(創意人才與企業領袖),書院長與朋友(小型的座談,由書院長邀請有生命故事的朋友,與師生座談),雅敘(小品的演講) ,夜談(東海的老師們的短講,以及書院同學們的邀請或個人分享)。結至目前,一共已經舉辦了將近270場的演講,超過一萬八千人次以上的學生參加。

 

  1. 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方案學習(Active Project Learning,簡稱APL)

博雅書院所設計對書院生進一步的操練、磨練以及塑造的重要過程。由學生自主提案,以跨領域方式組成團隊,針對目前之校園、社會及國際需要研究其問題成因,研擬解決方案並實際著手進行。本課程活動要求學生在自主方案學習中要讓一件好事在學校內或校外發生,使得人或環境之問題得以被實際解決。使學生經過此訓練能具備自主規劃、設計、籌備、執行專案以建立解決問題、完成目標的能力。學生在開始執行自主方案學習之過程中,首先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先在何處,該處有什麼問題,如何去解決該問題,以及實際動手去解決該問題。我們要訓練學生不能只是會看出問題並加以批評,而是要能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並且發揮實踐力,具體的解決該項問題。

 

  1. 體驗與探索系列

體驗營

書院生在大一上學期時,一方面需要時間適應大學生活,二方面各系與各學會與社團都「不斷的」迎新。在剛剛進入書院,對書院教育尚未了解以及向心力尚未形成之初,書院生常常為要參加書院的課程,或是要參加其他的活動而困惑。導師們也輔導的辛苦。因此,我們將書院生的第一學期設計為適應期。體驗教育營(建構共識),在第一學期對所有大一生實施,以建構家族的凝聚,以及對書院教育的共識。所有大一的新生,都必須參加以家族為單位的體驗營。突破個人舒適圈,建立家族和團隊共識,是進入始業式,做出承諾前必須有的準備。

 

展翅營

為了使學生團隊能預備好開始進行自主方案學習,在提出了APL的提案後,書院的大三學生在寒假期間參加為期六天的展翅營。體力,耐力與智力的三天野外行程,期間有長距離行走,定向,尋路,宿營,野外獨處,吃乾糧喝冷水與無法淋浴。一段很挑戰的行程,幫助他們與自己對話,了解夥伴的重要。每位參加的學生,回來後都了解「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很遠」的意義。有時體驗的教育的效果遠遠大於在教室裡的口授。三天野外行程完成後,回到學校進行一天多的反思。思考這段行程的意義,思考過去兩年多的學習以及未來要如何努力與傳承。

 

  1. 服務意識

博雅書院的成立目的為培養具前瞻性、韌性與高度關懷的領導人。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和其他大學領導力培訓單位在方針上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是在服務及付出中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希望能培養出具備好品格的僕人領袖。基於本校創校時期的宣教士精神,為培育書院生關心自身所處的生活世界,瞭解個人與整體人類生命存在的價值,並激發書院生行動力,從服務的實踐過程,落實知識與人群的連結,學習謙虛與寬容的態度,因此要求所有之書院生需完成200小時的服務學習才能自書院畢業。學生在書院就讀期間對東海大學及周邊社區進行回饋與服務,藉著服務的過程建立起社會關懷的心及服務他人的理念,以至於更深入了解專業學習的意義及目的,而能在未來在社會上發揮正面的影響力。為培育書院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書院服務學習教育主要採方案性學習活動方式。在過去四年間,每年有40%~50%的書院學生參加服務大一新生之α團隊。此外,在過去七年間共累積了900人次,共約7萬5千個小時經認證之服務學習時數,共完成了107個校內外服務學習專案。不僅如此,書院另外要求學生在自主方案學習中要讓一件好事在學校內或校外發生,使得人或環境之問題得以被實際解決。在過去四年中,已有近40個專案執行完畢,對東海大學及校外社區有一定之貢獻。

 

  1. 全球意識

博雅書院成立至今,與他校的校際交流除了可以有效擴大學生視野,也能在學習生活上面,產生激勵效果。甚至藉由其他國家的教育經驗,更加了解國際化的教育發展。

 

  • 政大博雅書院訪問東海博雅書院

2013年4月30日政治大學博雅書院總導師錢致榕教授,帶領書院行政同仁與書院生共計15人,參觀訪問東海博雅書院。本次校際交流,東海博雅書院書院長王偉華博士與政大博雅書院總導師錢致榕教授,首先分別針對各自書院特色進行介紹。其後,再針對行政運作與課程設計進行討論。學生交流部分:中間由東海博雅書院大使團書院生,帶領政大書院同學進行校園導覽;晚餐前由書院家族助手與課程助手分享書院生活、學生引導與課程引導等經驗。家族導師們也與政大博雅書院錢致榕老師及行政同仁進行分享交流。當天晚上,政大博雅書院師生也分別參與東方文明課程、六藝課程及APL分享夜談,做為觀摩學習。

 

  • 美國羅德島大學來訪

2014年4月22日姐妹校美國羅德島大學校長大衛·杜利(David M. Dooley)及商學院副院長Dr. Shaw K. Chen受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邀請來臺進行國際合作交流,並在東海書房與本校工學院及管理學院師生進行座談,主題為 “The Context for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URI’s Response and Strategies”。校長大衛·杜利指出在全球化世代的大學生所面臨到的挑戰,認為學生不只要與自己國家的人競爭,更必須面對世界各地的佼佼者,與其競爭。羅德島大學面對這樣的挑戰,提出多種方案,讓學生建立國際溝通與創造學習的經驗。校長大衛·杜利強調一所學校必須能吸收國際學生並將本地學生送到海外學習,並提出「做中學」的教學原則。時任王偉華書院長亦帶領一行人參訪博雅書院,不僅驗證了先前校長大衛·杜利在全球化議題裡強調建立聚落學習的重要,亦讓羅德島大學校長一行,更加了解東海大學博雅教育之發展。羅德島大學也於2013年與本校簽訂3+2及2+2雙聯學位計畫之後,兩校交流往來熱絡。第一屆羅德島大學暑期海外研習活動於2013年七月展開為期一個月的交流活動,學生受到羅德島大學師生們的盛情招待,不僅讓學生能體驗並了解美國文化,亦讓兩校師生之間有更多的分享及學術交流。

01

  • 台灣大學萌拓學堂交流團

台灣大學陳嫦芬教授於2014年10月9日至10月10日,帶領萌拓學堂師生一行共計52人,拜訪東海大學,並由博雅書院師生接待交流。此為,本校博雅書院與陳嫦芬教授所引導之學生第二次進行訪問交流。本次,萌拓學堂導師古台昭先生(前台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以「大學生與素養」為講題,為兩校學生進行東海雅敘演講。10月9日下午,本校湯銘哲校長於東海書房以博雅教育為主題,為萌拓學堂師生進行短講。「萌拓學堂」的構想來自前瑞士銀行投資銀行集團亞太區副董事長暨臺灣區負責人陳嫦芬老師(法律系畢業),目標在縮小學校課程和職場的差異,讓畢業生能在國際人才市場上競爭,取得立足之地。本次兩校間交流,經歷兩場精彩演講,同時意外參觀東海大學校長官邸。學生間透過晚餐交流、校園參觀等,彼此了解及分享,各自學習、生活、未來規劃、演講等心得,藉此校際交流擴展學生視野。

 

  • 五校共學青年領袖研習營 (5 Colleges Youth Leadership)

財團法人慶恩教育基金會於2013年在東華大學舉辦第一屆青年領袖研習營。邀請台灣大學、東華大學、交通大學、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成功大學五校同學於東華大學進行研習營。研習內容包括:交流討論大學生如何培養領導力、跨校間如何合作以及社區實踐體驗。
2014年第二屆研習營邀請東海博雅書院於5月16日至18日共同舉辦,內容包括:邀請柯承恩執行長主講領導力培養專題講座;創業與創意工作坊,邀請到豪紳科技陳明聰總經理與林駿逸廠長帶領同學進行創業發想。本校博雅書院特別安排師生參訪,由一群關切環境、農業及社區互助的人們共同創立的「台中合樸農學市集」,致力於推廣有機農業、永續維護土地、教育推廣等互助合作的生活模式。領袖研習營,就是希望透過一次次營隊交流,培養領導力、社會共識、跨校合作,集結大家力量改善我們的社區與社會。

02
創業與創意工作坊後大合照。第二排左一,豪紳科技林駿逸廠長;

左二,東海博雅書院林淑卿主任;左五豪紳科技陳明聰總經理;

左六柯承恩執行長;左七陳如芬副執行長。

 

  • 廈門大學訪問交流團來訪

2015年3月21日上午,廈門大學由張彥書記帶領廈門大學訪問團一行6人參訪博雅書院。訪問團由本校國際教育合作處高少凡國際長、林子立組長及就業暨校友聯絡室潘兆民主任陪同。博雅書院卓逸民書院長,為訪問團介紹說明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創院經過與教育理念。特別強調書院針對書院生溝通能力、品格與領導力的培養。另外,書院家族導師運作與分享,令廈門大學訪問團印象深刻。卓書院長同時贈送張彥書記一本,書院導師目前正在一起分享的書籍。雖然只有一個小時的參訪時間,但是雙方都有很好的收穫

 

VI    家族與導師共成長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導師制度的設計,係為協助與輔導書院生參與各項書院的課程、活動的學習與反思,更需從旁協助書院生的各項日常生活學習,包括種種良好生活態度的培養。因此,書院導師是書院的核心,是書院理想成敗的關鍵。原則上每十位書院生就有一位家族學習導師,家族學生以與導師所屬系所性質相近科系之書院生,或同一學院之書院生為主要成員,並有一位高年級學長姐擔任家族助手。除了對學生在專業課程範圍內進行有效的輔導與協助,並依書院所規劃的學習歷程,對書院生在知識、實踐、態度與生活學習等四方面進行整合性建議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