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社論

AI東海

一月 1 , 2024  

  2023年TPR的廣告註一 標語是「AI東海 遇見未來」,這句口號的前半「AI東海」應該是新極現廣告公司所創見的。 大家都很認同; 一致肯定它足以代表東海抓緊AI為其發展特色的主軸。 口號容易了解,但背後較深層的意義恐較不為人知。 

 

  我想就其代表的三個議題 (Agenda) 在此做解析:

 

  第一個,也是最淺而易見的,就是告訴大家東海不只視AI為劃時代的新科技,而且企圖引領學界探索如何將AI植入我們課程中,以培養學生三C (Critical thinking,Creativity和Collaboration) 的能力 — 跳脫傳統之專業知識單向傳授的模式。 生成式AI的問世,將使黑板為主,筆記為軸的學習模式過時。 

 

  AI合作框架協議Ⅱ的重點是在光點計畫註二 的執行; 僅其實驗班和生成式AI應用就編列了2700萬的年度經費,為的就是開發新的學習模式。 

 

  所以學習AI,就來東海!

 

  第二個想法就是向全校各院系全面推廣AI的應用,使我們成為一所名符其實的AI大學,GAI (生成式AI) 的問世,應該讓文史科的教學可以藉此改頭換面,大顯身手。 理由無他,你多了一個智慧的幫手… 可以作超級研究助理,使文史領域擴展成三度空間註三。 前些日觀看SFBU (舊金山灣區大學) 幾位學生以GAI為基礎做的全天候、多語言AI入學網站,深為著迷。 相信校內各科系都可以如法炮製,推出基於GAI的特殊應用; 讓同學們可以著手打造專屬的應用ChatBOT,還可以替國家培養一些AI可用人才註四。 

 

  最近一個學界的重磅新聞是世新大學的中文系已停止招生,令人難免擔心歷史系哲學系可能很快步上後塵。 對此,我們的答案是讓東海文史的學生也能廣泛接觸AI,作為他們的第二主修。 一方面讓文史的畢業生能因一技之長融入這個以知識為主的新經濟時代; 另一方面也能替社會多培養一些軟體及懂得AI (AI literate) 的人才,在國發基金投入大筆經費成立半導體學院之後,「AI東海」應該是各傳統院校的另一個出路。 

 

  第三個想法是往產業拓展~為其推手。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突破性技術出現後,新創產業、業務分拆或戰略轉型往往隨之而來。 但AI領域由於基礎設施投資龐大,除了科技巨擘之外,難見顛覆式創新浪潮 (以基礎模型為例,投資參數高達上仟億,需要強大運算能力)。 但較小卻更靈活的企業反而可以受惠科技大廠的成果:打造小型專業化且運算能力需求較低之模型,藉自家公司或特定行業第一方數據加以訓練後,應用於明確的領域,最終裝置於智慧型手機等「邊緣設施」應用。 這過程稱為「知識蒸餾」,讓巨大複雜模型的知識流向單一小模型,可於現實環境的限制下操作。 台灣的中小型企業正是這些「知識蒸餾」的汲取者。 東海應該積極努力,研發成為各行的蒸餾顧問。 

 

  光點計畫的重點之一就是與產業的實質合作; 希望透過產業拉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夠「學用合一」而帶給後者「創新,突破」。 這就是「AI東海」的願景!

 

 

註一:「AI東海」廣告影片-「未來 已經在東海-東海大學 遇見未來

 

註二:參見社論《學以致用?》 (2023年8月) 與AI Ctr News《真實場域的探索與實驗 — 第二屆光點實驗班 》(2023年10月)。

 

註三:藉由生成式AI輔助研究範圍可從點出發,延伸到線,再擴充到面。 

 

註四:根據Pure Storage (那斯達克上市公司) 資料儲存技術與服務公司,發表的2024年儲存趨勢預測,人才短缺將成為AI的廣泛應用中最大阻力之一,台灣尤以為重。 

 

 


 

Editor’s Note 編者小語

 

  1.  未來事務所的探索與實驗期望為產業和教育帶來「改變的曙光」。 

 

  1. 2023大學院成果展」不僅跨域組隊,且各組全以英語口頭報告。 

 

  1.  想知道華倫巴菲特身旁那位鮮少發言的波克夏副董事長的人,必然對查理蒙格 (Charles Munger) 一文會有極大的興趣。    

 

  1.  無獨有偶,Charles本期的專文也討論蒙格的投資理財之道。  相信這兩篇文章看下來,你對價值投資會有一番嶄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