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Column 讀者投書

針對東海大學面臨少子化問題

六月 1 , 2019  

— Part 4/4: 提出逆轉東海大學的想法與建議

 

[編者按] 十二屆化學系陳祥文校友針對有關少子化問題,以身為學者的個人角度,提出東海的因應之道。 本學會將在「讀者來函」陸續刊登。

陳祥文

 

 

  Part 3的總結論:從3個案例,我們學到"要用熱情/熱愛的心去做工作"並放下身段接地氣,提出創新的㸃子,策略,善用網路及響亮口號,脚踏實地找到病因並提出解決之道,勇於打破壞的傳統,加上務實的行動力並落實計劃就能成功。

 

  如何腳踏實地找到病因並提出解決之道 ?

 

  2018年8月份大渡山學會的社論"在少子化 及大陸搶人、搶師資情勢的惡化。當今的東海要如何走下去呢? 當企業經營~ 請參考註 20。

 

  此社論最重要的信息是"把東海大學當企業經營"!

  企業賺錢與否是靠著產品,品質及成本

  東海大學的產品是什麼"學生"

 

  假若校長及董事會能瞭解"學生及學䘨的問題"並找到問題的癥結,提出解決之道,施行改革並獲得成效,那麼母校就可能可以抵擋住"少子化的大海嘯"。

 

A :學生有什麼問題?

 

A1:學費太貴 ?

  東海學生的來源:主要是以台中以南為主,在這些地方人民的收入是比北台灣低,父母比較沒能力給子女唸大學尤其是私立學校(私立學校的學費至少是公立學校的二至三倍!),其中有一些家長雖然有能力提供學費,但卻付不起生活費,最近一個報導"開學季大調查!7成5學生需打工賺取生活費"請參考註 21。所以學生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錢:部分家長比較負擔不起學費,因為學費太貴,學生必須自己賺生活費。

 

A2:如何幫助學生的學費及生活費?

 

  校長必須要"用熱情/熱愛的心,放下身段,創新的新點子及響亮的口號去募款",或是由學校提供至少1億的獎學金來幫助學生。並增加工讀機會,過去48年我的觀察:在我的同學中有一些人得到東海大學的獎學金或是工讀的機會,因為獎學金及工讀賺的錢讓他們能順利完成學業,畢業後很多人在社會非常成功,甚至有些人自己創業,現今是企業界的大老闆,他們也是捐款給東海大學的主力軍。請參考今年8月底我寫的"有感而發 — 散談少子化與東海何去何從(2019年1月1日)" 請參考註 22。

 

  一件令人興奮的事:2018年12月22日中視的節目改變的起點"訪問莊淑芬校友",在訪談中她談到她在東海大學唸歷史系時因家裏出事,所以她必須到圖書館工讀來賺取生活費"請參考註 23。再次見證學校提供工讀的好處。

 

 

B :學校及學生面臨的問題

 

B1:大學學習的環境,師生比,學生間的競爭

B2 : 改進學校在世界的排名榜

B3 : 求學期間有沒有實習機會

B4 : 畢業後是否能找到合適高薪的工作或是畢業前已經有大企業相中:跨院系(跨領域)的教學或學習

B5:重視電腦程式及AI人工智慧的教育

B6:雙語教育及寫作能力的培養

 

 

B1 : 大學學習的環境,師生比,學生間的競爭:

 

請看賴鼎銘:如何找回私校的榮光?的一段原文如下 :請參考註24。

 

  "東海大學是由美國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一九五三年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共同成立。一九五五年,招收第一屆新生,學生僅200名。東海當時即以美國文理學院的規格辦校,生師比低,尤以開架式圖書館聞名於台灣。以輔仁大學來說,筆者一九七四年就讀時,幾千名學生倘佯在三個不同特色建築的學院中,偌大的學園,讓學生感覺這才是真正的學習空間。

 

  這二個學校當年能夠如此辦學,主要還是在於國外教會的無私捐資。筆者猶記得,當年于斌當校長時,常被開玩笑,每年揹著一個大布袋,到世界各國去募款。"

 

  所以説第二問題也是錢:學校有錢才能提供好的學習空間及低的師生比,募款是得到錢的最佳的途徑,這也是20年前成立TEFA 的原因之一,希望學校能善用。

 

 

B2 : 改進學校在世界的排名榜:

 

  東海須要好的教授來做硏究並發表好的論文或是申請專利,所以第三個問題也是錢,解決之道:募款或是爭取國家,社會,企業的硏究經費。當我在美國唸博士學位時,我的指導教授每年必須花很多時間去寫硏究計劃書然後向NSF或是NIH申請硏究經費,請參考註 25。教授拿到經費後就可以找學士生,碩士生,博士生或是超博士的人來做硏究。另外我的教授也會和企業界合作(石油公司)也可以拿到硏究經費。

 

  同時校長及董事會必須訂定新的硏究與教學規則:例如減輕硏究教授教學的時間,讓他們有多一點時間來做硏究,這些空出的教學時間可以另外聘請其他新的教授來教課,這個措施也須要錢來解決。

 

  最近有一個報導(註 11)民國113學年生源數僅剩下18.1萬人,屆時預估將會有40所私校關門退場,恐造成1.4萬名教師失業。假如東海大學真的加強學術硏究領域,就必須聘請更多的教授,這也是解決教授失業的好方法。

 

 

B3 : 求學期間有沒有實習機會 :

  東海大學位處"台中"這是一個世界級的高科技的地方,例如電動車的電池,馬達,手機的照相機的鏡頭,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等等未來世界新科技所需求的產品都出至台中地區,再加上台中的科學園區,這些未來的科技產品一定能提供很多就業或是產學合作的機會。

 

  產學合作是翻轉大學的好方法,這是學校,校長,董事會及教授的問題,如何落實這個策略就是要放下身段然後校長領導學校及教授們去簽下產學合作。方法:先鎖定那些可行企業,透過校長,董事長,董事,教授們,教職員和校友們用打電話,寫電郵或是 line 聯繫企業業界的老闆,也可拜託親朋好友幫忙。聯絡上後立刻訂下見面時間地點,在拜訪中對有意願的公司要簽訂備忘錄,訂定合作規則,然後務實的實施,並追蹤成效,進而改進任何缺㸃,不斷的自我改進並追求完美的產學合作,每年用問卷調查學生及產業的觀感。

 

  東海大學會計系的產學合作可以做為全學校各院系的範本,校長及董事會應該舉辦會計系產學合作的硏討會,並督促各院系硏究及提出做產學合作的計劃,最終完成全校所有院系的產學合作。

 

 

B4 : 畢業後是否能找到合適高薪的工作或是畢業前已經有大企業相中:

 

  台灣大學畢業生"薪苦!"新的畢業生除非願意拿22K的低薪工作不然就是找不到工作,最近一個報導"上班族學非所用-9年均薪33K"請參考註 26。

 

  反觀美國大學畢業生很多人在尚未畢業時,很多大企業已經早己相中並提供合適高薪的工作(大公司通常透過寒暑假提供實習機會,先鎖定一些優秀的大學生,再從他們在工讀時的表現來決定是否將來全職及高薪雇用這些實習生),全美知名的大公司儘速培養未來的好員工。

 

  為何美國能做到而台灣做不到?

 

  "解決之道:跨院系(跨領域)的教學或學習"

 

  我個入的經驗:拿到博士學位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1970年代美國太空總署開始砍太空計劃,所以很多物理化學博士找不到工作,反觀電機系,化工系,材料系,生化系的博士生很容易找到工作,我在1976年/1977年拿到博士學位後因找不到化學相關的工作,所以先在學校做超博士硏究,半年後我的指導教授推薦我到伯克利繼續做超博士硏究,做了兩年多後有一天去參加友人(台灣甲組狀元)的聚會,在聊天中他的一位友人(電機系的博士生)告訴我在離伯克利1小時的車程有非常多的半導體公司非常須要化學博士,這個消息真的是驚醒夢中人,所以我很仔細的請教他什麼是半導體及須上什麼課,之後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旁聽半導體及製程的課,自己苦讀一些書,然後重寫屨歷表,再將之寄出,不到1個月我找到3個半導體公司的工作,我馬上去問我的朋友(我這一生中的一個貴人),我應該選那一家公司,他的回答"去那一家公司有給員工股票及公司的股票漲最多的公司",我調查了一下就發現其中的一家公司叫AMD:在過去幾年股價幾乎是每年股價漲一倍。因此我就選擇AMD,果真是一家好公司,我在AMD呆了大約6年,AMD的股價總共漲11倍。也因在AMD苦練功6年,後來受邀參加創辦一家新的半導體公司,此公司也在美國成功上市。

 

  從我個人的經驗我認為"跨院系(跨領域)的教學或學習"是我成功轉行的方法。

 

  我有幾位朋友在伯克利的化學系及物理系唸博士,在我離開伯克利後的幾年內,在他們畢業後也陸陸續續在半導體大廠:Intel, AMD, Applied Material, Lam 找到工作。從我及朋友轉行的經驗,我認為化學糸,物理糸,材料系,工工系或是數學系的學生可以修半導體的課程,這些課程都是企業界須要的,並且加強畢業生找到合適高薪的工作。

 

 

B5:電腦程式課程包含AI人工智慧的教育

 

  雖然我是化學系畢業,在1972年到美國後馬上就開始學寫電腦程式,由紙卡片打卡䦕始學,然後用卡式錄音帶,進而用鍵盤輸入程式或是資料,用過的電腦從大電腦關始然後中型的電腦,小電腦,然後到個人電腦。當硏究生時除了花很多時間在化學實驗室製造新的化學物質,同時也花一大堆時間跑電腦房寫程式輸入資料操作電腦運算資料解讀結果,和在東海大學4年的化學系真的是不太相同。

 

  過去40年的半導體職業生涯,我碰到過不少文科的大學生改做電腦行業,寫電腦程式,電腦畫圖,半導體行業等等,最令人吃驚的居然有人由中文糸轉建築系,歷史或是政治轉電機系,另外我的同學也由化學系轉行成為醫師。

 

  所以不好找工作的院系可以修其他系的課程或是電腦程式包含AI的課程,來增強找工作的機會。

 

  為什麼要做AI人工智慧的教育:

 

  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有人説蒸汽機是第一次,人工智慧是第二次)這是對AI的認同,註27。同時在AI的時代"Data is the next oil”, 此話道盡一個新的Paradigm Shift 到來,這會創造多少商機及財富,任何人只要有電腦及AI的技術都可以去挖礦來創造財富。此科技會衝擊全球,國家,社會及人類,正負兩極化的影響會改變社會: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很多不在AI領域的人會失業,國家必須訂定新的社會制度讓這些失業的人能生活下去,反觀AI人才大紅大紫,及早進入此行業才是王道。還好AI時代還在嬰孩期所以一年AI人才的需求是一百萬人但目前全球只能出產30萬人才。

 

  三十幾年前(1977年)一個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會取代人工的報導。註28

 

 

"A World Without Work"

 

  For centuries, experts have predicted that machines would make workers obsolete. That moment may finally be arriving. Could that be a good thing?

 

  In 1964:In USA a committee of scientists and social activists sent an open letter to President Lyndon B. Johnson arguing that “the cybernation revolution” would create “a separate nation of the poor, the unskilled,the jobless,” who would be unable either to find work or to afford life’s necessities.

 

  最可怕的事: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會使機器人變成超級的工作員,這些超級機器人會出現在所有的行業,結果會讓很多沒有高科技技術的人失去工作,所以早日進入AI才不會失業

  美國人也說 "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註29

 

  今年1月23日至25日 鄭總和我一起參加一個AI人工智慧的會議(Re-work)這是一個學習之旅,也就是説來學習,看能不能學一些東西及想出一些點子。在舊金山呆了三天,每天都會走過 Amazon go 的無人超市更令我們深深的感受到這個新科技的偉大與威脅,人真的要活到老學到老不然就會被新科技淘汰,註30

 

  雖然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會取代人工,但在1962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先生也曾說過

 

  JOHN F. KENNEDY, speech in Wheeling, West Virginia, September 27, 1962.  "We believe that if men have the talent to invent new machines that put men out of work, they have the talent to put those men back to work.""

 

  美國非常注重人工智慧的教育,例如我的孫子住在美國加州矽谷,他在10歳時就開始學習寫機器人的程式,現在12歲(小學6年級)已經是Group leader.

 

  AI的教育能使東海大學的畢業生找到好的工作,所以有了AI的教育東海大學可以吸引好的學生來就讀,也就是說東海大學找到一個可以多招到更多及更好的學生的方法,所以AI的教育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方法也就是説一個解決少子化的方法

 

  多年前(湯校長上任第一年)英業達集團總裁李詩欽捐雲端電腦由鄭清和及鄧益裕牽線,然後再由湯校長完成捐贈,此舉讓東海大學奠定下人工智慧基礎,去年在台灣中部AI大學設在東海大學並成立雲創學院。註31

 

  目前東海大學有雲創學院及雲端電腦,現只欠東風:教育的方向,方法及師資。

 

 

B6:雙語教育及寫作能力的培養,此建議已經在註22 談過,以下是新的想法

 

  前幾天參加人工智慧的會議收獲頗豐!其中一個感想:至少15到20%是印度人,少於5%是華人,華人中來自大陸居多。演講人印度人可能高達50%,華人大約是5%,但為何印度人居多?我認為主因是軟件及英語,印度人和華人一樣聰明及勤奮,但印度人有琅琅上口的英語所以很容易接軌軟體的硏究工作及發表成果的演講,但在硬體方面例如晶片(IC)的硏發比較不須要英語的溝通,所以華人就比印度人多一些,但也可能是55波,我常講一個晶片IC的故事:I 是印度人,C是華人(中國人)。

 

  每年鄭總都想請東海大學畢業生來公司做事,所以他會出10題英文字翻譯中文字,你相不相信大部分的校友交白卷。程度之差真讓人無法理解。

 

  我已經將我的想法一一列舉出來,再加上我的預估7年內東海大學因少子化會有營運的問題。一任總統的任期是四年,所以只要願意改革7年是足夠的,事在人為,也就是説要大膽及勇敢的去做及落實的完成訂定的計劃。時間是不等人的,不要再拖了或是猶豫不決。

  危機其實是一個轉機,抓住轉機的人就是東海的救世主。

 

  如何實施務實的行動力並落實計劃 ?

 

  我認為我們實施的方法如下:

 

(1)決定要實施那些建議及順序:

 

(1-1)全校所有院系實施產學合作(實習機會):可建立品牌

(1-2)跨院系(跨領域)的教學或學習:可建立品牌。請參考註32。

(1-3)電腦程式及AI人工智慧的教育:可建立品牌

(1-4)雙語教育及寫作能力的培養:可建立品牌

(1-5)工讀及獎學金

(1-6)注重教授硏究:可建立品牌

(1-7〉募款:善用企業及財團的校友(採用田長霖的策略)

(1-8)改變體制除掉教授治校回歸校長及董事治校

(1-9)降低成本

 

(2)做出一個7年計劃書及里程碑

(3)落實的執行計劃: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沒有落實就是空談

(4)打出響亮的口號

 

 

我想了一些口號:

 

  "來來來東海,學AI跨領域,雙語琅琅上口,文筆溝通一級棒,實習中成人才,畢業後去百大,東海人發大財,福如東海"

 

  "人來東海,學AI跨領域,精通雙語,有實習成人才,畢業後去百大"

 

  "來來來來東海,學學學學AI,跨跨跨跨領域,説説説説雙語,做做做做實習,成成成成人才,幫幫幫幫東海,愛愛愛愛東海,去去去去百大"

 

  "Tunghai the Best Buy 東海是最佳選擇 "

 

  "Make Tunghai Great Again"

 

  "東海人幫東海"

 

  「Fight for Tunghai」(為東海而戰)

 

 

(5)善用網路及電視媒體的廣告:

 

  我多㳄在TEFA的董事會提議校長及董事長上陳文茜節目文茜的世界,有話好説,改變的起點,中視主題之夜及老謝看世界等節目來宣傳東海大學。另一個方法請廣告天后莊淑芬幫忙。回想多年前當"YouTube”剛剛在美國崛起時我立刻建議TEFA 拍影片廣告TEFA, 隨後東海大學也跟進拍了很久YouTube 的影片。

 

  當改革方案立訂或是已有成果學校應該努力的宣傳:在平板,網路,電視媒體上廣告,努力爭取在電視節目上出現或是曝光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些都可以改進學校的優質數。

 

 

(6)善用在立法院或是政界的校友去爭取政府的經費/補助

  去年2018年12月15日我參加台灣校友會及莊淑芬演講時前行政院長游錫堃也在場全程參與。東海大學有十幾位立法委員,中央研究院院士及縣市首長及議員,我們應該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去爭取政府的經費。

 

 

最後的總結:

 

  少子化會導致東海大學不是被迫關門大吉或是被合併!

 

  當然以上的結論是假設政府不幫忙,不準漲學費或是東海大學不做改革。

 

  當然政府立法增加預算來解決少子化的問題,上面所談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政府新增預算:

 

  例如:東海大學一年總預算27億(9千萬美金)

 

  學費收入16億,政府補助10億多再加上捐款大約是5千多萬,總共27億

 

  全面少子化發生時(民國121年)東海的財務缺口是 2.38 億元,假設政府多補助2億至3億,那我們的擔心就不見了。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漲學費 例如將學費每人每年漲2萬元就可以增收學費2.44 億,就可以彌補財務的虧損,

  以上兩個方法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與其不做不錯少做少錯,倒不如下定決心大膽改革,至少給東海一個機會。

 

  古人説"自助人助"。古人又説危機就是轉機,時世造英雄,英雄造時世。

 

  校長及董事長要不要做"東海大學的救世主"就在一念之間。

 

  在此我祝福母校"福如東海大紅大紫"。

 

PS2:當程海東校長剛上任的第一年就訪問美國矽谷,TEFA USA主辦歡迎餐會,在會中 的Q&A,我談到當時的台灣工作機會在半導體,所以我建議設立電機糸及半導體製程課,過了幾年東海大學設立了電機系,在那同時政府也在東海大學旁設立了中科,在成立電機系時剛好林振國董事長及程海東校長訪問矽谷,那時我是北加州東海大學校友會的會長,所以由我安排去拜訪 UC Berkeley 電機系教授胡正明博士(前台積電技術執行長)請參考註33。會中他談到他1年的硏究費用大約是1千萬美金相對的東海大學1年總預算大約是9千萬美金(請參考註18),所以他不可能到東海大學當電機系系主任。

 

PS3:此次回台和兩位校友聊天,竟然發現他們兩人的公子都在台積電做事,所以是我的同行,這兩位工程師每年的年薪至少五百萬台幣。

 

註19:《我有一個夢想》是1960年代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一場極為著名演講的稱呼

https://www.archives.gov/files/press/exhibits/dream-speech.pdf

 

註20:2018年8月份大渡山學會的社論"在少子化 及大陸搶人、搶師資情勢的惡化。當今的東海要如何走下去呢? 當企業經營~

http://www.tunghaiwatch.org/?p=3324

 

註21:開學季大調查!7成5學生需打工賺取生活費

https://tw.news.yahoo.com/開學季大調查-7成5學生需打工賺取生活費-050459169.html

 

註22:有感而發 — 散談少子化與東海何去何從(2019年1月1日)

http://www.tunghaiwatch.org/?p=3630

 

註23:《改變的起點》廣告女王莊淑芬 挫折的成功哲學(完整版)│ 中視新聞20181222

https://m.youtube.com/watch?v=i8wtZeDtAlY

 

註24:賴鼎銘:如何找回私校的榮光?

https://tw.news.yahoo.com/賴鼎銘-如何找回私校的榮光-232001728.html

 

註25:美國硏究經費補助機構

美國主要補助機構為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採用由個別研究者提出計畫構想書的方式開始進行,由研究人員自行決定方向以及分析未來可能的趨勢走向,故屬於由下而上的模式,再由研究社群內的學者專家決定計畫優先性,約略85%的經費補助型式為此方式。許多學門領域,像是太空科學,採取由下而上的模式比其他領域來的明顯,其主要原因在於探索科學類的研究需要較長的時間執行計畫(Eliasson, 2009)。然而,NSF近來也開始強調應用導向型(application-oriented)研究計畫,開始提高這類型態研究的比例。其原因在於NSF必須說服國會,其所提撥下來的預算能產生實質的效益,並促進經濟發展,強調社會效益。

 

註26:上班族學非所用-9年均薪33K

https://tw.news.yahoo.com/上班族學非所用-9年均薪33k-215007302–finance.html

 

註27:李開復: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https://kknews.cc/tech/4qyoer2.html

 

註28:A World Without Work

For centuries, experts have predicted that machines would make workers obsolete. That moment may finally be arriving. Could that be a good thing?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5/07/world-without-work/395294/

註29:If you can’t beat (lick) ’em, join ’em

https://www.phrases.org.uk/bulletin_board/61/messages/946.htm

註30:無人經濟 機器大進擊─完整版│60分鐘20181222

https://m.youtube.com/watch?v=tpeynlY1ag0&list=PLu_yoBy_pbO1lS0-E8dpEwCLlWHUGMgoN&index=2&t=0s

註31:中國時報: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中台灣落腳東海大學

https://aiacademy.tw/chinatime-report-aiatc2/

註32:2018.05.19【文茜世界周報】人工智能時代探人類未來 跨領域學習

https://m.youtube.com/watch?v=GfIFLijfVek

註33:胡正明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1989年)、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7年)、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7年),並且是國立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清華大學等院校榮譽教授。他擁有百餘項專利,發表過900篇論文,還曾獲得過R&D100獎(1996年)、IEEE Jack Morton獎(1997年)、潘文淵基金會傑出研究獎(1999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IEEE固態電路獎(2002年)、IEEE Paul Rappaport獎(2003年)、(2009年)、美國華裔工程師(AAEOY)傑出終身成就獎(2011年)、(2016年)等獎項。[2][5]IEEE西澤潤一獎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胡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