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社論

當企業經營 ~

八月 1 , 2018  

  7月22號的「今週刊」封面為斗大的四個字: 大學革命,次標題寫著: (前段班) 高中生出走,5年人數增加5成; 新生越來越少,15年後少6萬人。 中國惠台政策,挖走大量高教師資; 大學退場牛步,地雷學校亂象頻傳,我們的大學該怎麼辦?

 

  該怎麼辦? 這是政府教育部及全國高校校長們要去面對的問題。 對東海而言,答案比較簡單 — 就是提昇競爭力,力爭排名靠前,不落入後段班。 高教 (指大學教育) 的經營環境已因供過於求 (教改前21所大學到教改後擴增到157所) 和少子化 (10年後所有18歲以上的人都進大學也填不滿空缺) 惡化到令人不忍卒睹的地步。

 

  東海若靠著以往聲名繼續混下去,夠維持多久? 今年招生錄取水平又往下掉了。 在「個人申請」中以「後標」為標準之一的科系愈來愈多*註一! 東海再不覺醒,把自己當成一家企業經營的話,真的已經沒有明天了。

 

  企業化就是把自己看待成一家公司,經營一個生意; 兢兢業業地拼搏。 這是心態的調整 — 了解自己在一個競爭的環境中求生存; 拿不到下一張訂單,公司就得關門,小工廠如此,大鴻海也是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必須團結一致,在CEO (校長) 的領導下戮力以赴。但今天的東海並沒有這種氛圍,各單位依然故我,努力爭取的不是東海的進步,而是各自利益。

 

  就談系所整併好了,每個系都認為自己最重要,碰不得,那要整併誰呢? 教授治校更是一句理想空話*註二! 自古文人相輕,教授間多的是意見分歧,少的是共識,如何治校? 恐怕到後來只做一件事,就是集體爭取自己的權益罷了! 還有就是借機展現其反對力量以彰顯其存在。 六月底東海開了一個教評會審核幾位教師聘任資格,由教務長主持。 原想走了形式通過校長提名的幾位榮譽教授,沒想到幾位教師串連,針對名單人選大加攻擊,把院同意、校長支持的人選拉下馬。 這就是假借民主之名,以反調自重。 有位與會教授當天傳來訊息: 「昨日XX的聘任案,在校評被擋下了,雖然會場教務長等人極力捍衛; 但現場已被一片無知與偏見籠罩,根本無力回天」,「聘任榮譽教授是校長的權限,竟然被學校教授反對,真的是目睹東海之怪現象」。 如果幾位教授串連就可以左右校務,那東海還有搞頭嗎? 這難道就是教授治校的下場?!

 

  相反的,台師大在前後兩位校長的大刀闊斧下,在行政上採企業方式,專業管理: 在聘任教師時,過去是由教評會決定,現在則須由校長同意,就此,今週刊寫到: 「主因在於老師才是改革源頭,要找哪些老師,至少得說服校長。 現在甚至連一份新聞稿發出,都要上簽到副校長層級,顯見重視與嚴謹。」

 

  台師大是今週刊封面故事中的風雲學校,專題報導的標題是「當企業經營,台師大漂亮變身」。

 

*註一: 在大學入學管道中,「個人申請」的學生品質可能比較好,且比較有意願選擇東海。雖說各系表現不一,高可以高到60級分以上,低可以低到20幾級分,但以「後標」為標準之一的科系愈來愈多,甚至數學1級、2級分也能做為錄取的標準,也就是說,只要不是零分,就能來念東海!參見,107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東海大學」篩選標準一覽表,https://www.caac.ccu.edu.tw/CacLink/apply107/107apply_Sieve_pg58e3q/html_sieve_107yaya/Standard/report/009.htm

 

*註二: 教授治校是台灣繼教改後的另一項浪漫迷思; 表面上聽來動人,但實質卻不合邏輯。 如果教授可以治校,那工人也可以治廠; 我們還要郭台銘嗎?

 

 


 

Editor’s Note 編者小語

 

  1. 離開幾年後,王偉華又回到書院當院長,這篇訪談是他重回書院的反思 (reflection); 自白中談到博雅教育在理想和現實間的掙扎,也點到當今大學教育“究竟為何”的終極問題。

 

  1. 想知道Netflix (網飛或稱奈飛) 如何從一家出租CD的郵購小店成為1522億美元市值的影視巨頭嗎? 請看這期的「與您分享」。

 

  1. 稟承幫助母校的初衷,學會下半年開始啟動榮譽講座的設置,目的是延攬在學術界聲望卓越之士到東海教學、研究。 這是學會直接捐款給各系所外的另一項捐獻。 請看講座設置辦法及成立經過

 

  1. 本期的「修思錄」,我們看到了陳家榮在澳洲學佛和傳道的經過; 禪堂的設立到心懷感恩!

 

  1. 不同類型的行業和公司在商業周期的各個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 因此,傾向於某些類型股票的基金在某些市場環境中可能在短期內表現更好,但不一定在整個週期內表現更好。 但你該如何評比一支基金的表現? Charles教你如何判斷,而不受行業或景氣起伏的影響。

 

  1. “深讀東海11”本期刊登的是行政四陳佳欣的投書; 記述她怎樣以SA的角色去帶領一群Alpha引導新生入學的體驗,東海又給了她什麼不一樣的人生際遇? 請看她的“大學入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