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當Trump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不久,我打電話給我在東莞經營美術燈製造工廠的老朋友,詢問他川普的新政對他有什麼影響?! 老李回答說「我們的生意都在歐洲,所以不會有影響」,「幸好」這句話是他當時的用詞,足以形容他對自身處境相當慶幸。 但結果真是這個樣子嗎? 三個月後我又打電話給他,他的反饋是「歐洲的生意也不好,競爭越來越激烈」,口氣相當沉重 — 竟然說他現在是小虧,但還得撐下去。 基礎經濟學 (Econ101) 會教到:當牛肉漲價時,豬肉價格也會跟著上漲; 反之亦然。 老李的第一個反應:「影響不太…」就是第一層思考; 但若想到現有銷美的同業都會因而轉向歐洲,把後者價格打爛,那就是第二層思考。
在股票市場上,第二層思考至為重要。
第二層思考是霍華.馬克斯註一 在「投資最重要的事」註二 一書中所介紹的,我不知道這一詞句是不是他所初創的,但顯然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最讓人側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章 (雖然是篇幅最小的一章)。 馬克斯告訴我們,如果想做一個成功的投資人 (可以打敗大盤) ,你就必須有第二層思考的能力; 蓋第一層思維 (即跟著投資大眾走) 只會帶給你股市大盤所謂平均的收益。 馬克斯的邏輯很容易了解:如果你的目標是打敗大盤,你的思考則必須與眾不同。 換句話說,才能勝過市場和其他投資人。
什麼是股票市場上的第二層思考?
第二層思考則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每個人都認為這家公司很好,所以這不是好公司。這支股票的股價被高估,市價過高,所以賣出!」
第二層思考則會說:「經濟前景糟糕透頂,但每個人都因為恐慌拋售股票,應該買進!」
第二層思考則會說:「我認為這家公司盈餘的下降幅度低於預期,出乎意料的驚喜會推升股價,所以買進!」
但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他在文中提到「需要卓越的洞察力」。 但又提到「就像所有才藝,訓練洞察力很困難」。 有些時候「接受更高教育、在圖書館花更長時間或攝取更好營養、付出更多汗水、擁有更佳耐力也不可得」。 想要比一般投資人的表現更好,你必須比市場共識更深入思考。 你的判斷除了與市場不同之外,還要正確,或者說除了正確外,還要與眾不同才會有出色的績效; 或說不只在資訊上取得優勢 (正確),還要有分析能力 (判斷),或者兩者兼具。
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投資人做出更好的思考呢? 以下是ChatGPT給的答案:
一個簡單的日常練習:
在做任何決策 (大或小) 之前,寫下:
隨著時間的積累,這會逐步鍛煉出你的第二層思維“肌肉”。
另外一個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是:想想競爭對手 (Think competition)。 在股票分析的過程中,我們通常只會專注研究中的公司,而聚焦這公司的各項資訊或財務數據,很少會去思考它的競爭對手。 但在金融世界裡,影響一家公司的股票走勢的,除了公司本身的營運表現以外,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也是直接影響股價 (甚至公司價值) 的一大因素。 所以下決定要買入A時,最好先想想 (調查) B的可能行動! 這不只是第二層次思維,而且還拉高思考的層次,可算是第三層思維了,其他投資人也許也很聰明,消息靈通,但通過思考行業中的競爭態勢,你可以找出他們未能洞見的其它觀點;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鄭清和,9-7,2025
相關閱讀:《競爭》2022.1201社論
註一: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是美國知名投資人、作家,也是橡樹資本管理公司(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的共同創辦人。 以專注於高收益債券、困境資產投資而聞名。
註二:《投資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是馬克斯的名著 (由他定期寫給投資人的memo彙集而成),投資界大概無人不知,此書據巴菲特自稱,他看了兩篇。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