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hare with You 與您共享

第二層思考 (Second Level Thinking)

十月 1 , 2025  

  四月份當Trump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不久,我打電話給我在東莞經營美術燈製造工廠的老朋友,詢問他川普的新政對他有什麼影響?! 老李回答說「我們的生意都在歐洲,所以不會有影響」,「幸好」這句話是他當時的用詞,足以形容他對自身處境相當慶幸。 但結果真是這個樣子嗎? 三個月後我又打電話給他,他的反饋是「歐洲的生意也不好,競爭越來越激烈」,口氣相當沉重 — 竟然說他現在是小虧,但還得撐下去。 基礎經濟學 (Econ101) 會教到:當牛肉漲價時,豬肉價格也會跟著上漲; 反之亦然。 老李的第一個反應:「影響不太…」就是第一層思考; 但若想到現有銷美的同業都會因而轉向歐洲,把後者價格打爛,那就是第二層思考。 

 

  在股票市場上,第二層思考至為重要。 

 

  第二層思考是霍華.馬克斯註一 在「投資最重要的事」註二 一書中所介紹的,我不知道這一詞句是不是他所初創的,但顯然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最讓人側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章 (雖然是篇幅最小的一章)。 馬克斯告訴我們,如果想做一個成功的投資人 (可以打敗大盤) ,你就必須有第二層思考的能力; 蓋第一層思維 (即跟著投資大眾走) 只會帶給你股市大盤所謂平均的收益。 馬克斯的邏輯很容易了解:如果你的目標是打敗大盤,你的思考則必須與眾不同。 換句話說,才能勝過市場和其他投資人。 

 

  什麼是股票市場上的第二層思考?

 

  • 第一層思考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就買這支股票吧!」

第二層思考則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每個人都認為這家公司很好,所以這不是好公司。這支股票的股價被高估,市價過高,所以賣出!」

 

  • 第一層思考會說:「從前景來看,經濟成長低迷、通貨膨脹上揚,該賣出持股!」

第二層思考則會說:「經濟前景糟糕透頂,但每個人都因為恐慌拋售股票,應該買進!」

 

  • 第一層思考會說:「我認為這家公司的盈餘會下降,所以賣出!」

第二層思考則會說:「我認為這家公司盈餘的下降幅度低於預期,出乎意料的驚喜會推升股價,所以買進!」

 

  但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他在文中提到「需要卓越的洞察力」。 但又提到「就像所有才藝,訓練洞察力很困難」。 有些時候「接受更高教育、在圖書館花更長時間或攝取更好營養、付出更多汗水、擁有更佳耐力也不可得」。 想要比一般投資人的表現更好,你必須比市場共識更深入思考。 你的判斷除了與市場不同之外,還要正確,或者說除了正確外,還要與眾不同才會有出色的績效; 或說不只在資訊上取得優勢 (正確),還要有分析能力 (判斷),或者兩者兼具。

 

  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投資人做出更好的思考呢? 以下是ChatGPT給的答案:

 

  1. 總是問自己:“然後呢?”
  • 不要只停留在決策的第一層結果,要逼自己去思考第二層、第三層後果。
  • 例子:“如果我們降價,銷量可能會上升。然後呢?利潤可能下降,競爭對手可能會跟進降價,消費者可能會覺得我們的品牌變廉價…”

 

  1. 質疑大眾的共識
  • 訓練自己去問:“大家都假設了什麼?這個假設可能錯在哪裡?”
  • 投資中:如果大家都覺得某檔股票很好,它的價格可能已經過高。
  • 商業中:如果大家都在追逐一個趨勢 (比如 AI 工具) ,第二層思維者會問:如何差異化?

 

  1. 運用概率思維
  • 不要只問“會發生什麼?”,而要問“可能發生哪些情況?各自的概率有多大?”
  • 把不同情境寫下來,並標注概率和結果。這會迫使你思考更深入。

 

  1. 反向思考
  • 嘗試“反演 (inversion)”:問自己“如果我的初始假設恰好相反,會怎樣?”
  • 例子:與其問“為什麼這個項目會成功?”,不如問“為什麼它可能失敗?”

 

  1. 研究歷史與類比
  • 很多第二層洞見來自於發現別人忽視的模式。閱讀歷史、案例研究和人物傳記,建立起“類比的知識庫”。

 

  1. 練習慢思考
  • 第一層思維是快速、本能的。
  • 第二層思維需要刻意的、“慢”的分析 (丹尼爾·卡尼曼所說的 系統2 思維)。
  • 你可以通過在反應前先暫停,把推理寫下來,並問自己:“我是否超越了顯而易見的層次?”來訓練。

 

  1. 接觸逆向觀點
  • 閱讀與你觀點相反的意見。
  • 與思維方式不同的人辯論。
  • 這會迫使你考慮多重視角,而這正是第二層思維的標誌。

 

一個簡單的日常練習:

 在做任何決策 (大或小) 之前,寫下:

  1. 我的第一層結論。
  2. 大多數人可能的想法。
  3. 可能出現的第二層後果。
  4. 如果發生,最會讓人意外的情況是什麼。

 

  隨著時間的積累,這會逐步鍛煉出你的第二層思維“肌肉”。

 

  另外一個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是:想想競爭對手 (Think competition)。 在股票分析的過程中,我們通常只會專注研究中的公司,而聚焦這公司的各項資訊或財務數據,很少會去思考它的競爭對手。 但在金融世界裡,影響一家公司的股票走勢的,除了公司本身的營運表現以外,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也是直接影響股價 (甚至公司價值) 的一大因素。 所以下決定要買入A時,最好先想想 (調查) B的可能行動! 這不只是第二層次思維,而且還拉高思考的層次,可算是第三層思維了,其他投資人也許也很聰明,消息靈通,但通過思考行業中的競爭態勢,你可以找出他們未能洞見的其它觀點;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鄭清和,9-7,2025

 

 

相關閱讀:《競爭》2022.1201社論

 

註一: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是美國知名投資人、作家,也是橡樹資本管理公司(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的共同創辦人。 以專注於高收益債券、困境資產投資而聞名。

 

註二:《投資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是馬克斯的名著 (由他定期寫給投資人的memo彙集而成),投資界大概無人不知,此書據巴菲特自稱,他看了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