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社論

十週年 (二)

十一月 1 , 2025  

  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過去十年DDS (大渡山學會) 到底做了些什麼?!

 

  從錢的流向 (花費) 就可以清楚看出做了哪些事!

 

(一) 先從AI計劃談起

第一年

3600萬 

 (2019/08/15-2020/08/14)

第二年

5000萬 

 (2020/08/15-2021/08/14)

第三年

 (使用結餘款) 

 (2022/01/01-2023/07/31)

第四年

1200萬 

 (2023/08/01-2024/07/31)

第五年

1600萬 

 (2024/08/01-2025/07/31)

第六年

1000萬 

 (預計2025/08/01-2026/07/31)

小計

1億2400萬 

 

  註:第一、二年校方也提供了共8600萬的相對款。 

 

 (二) (TPR) 東海品牌推動

第一年

525萬 

 

 (2019年10月開始TPR)

第二年

41.4萬 

 另有1300萬由AI計畫款支出

 (2020/10/1-2021/9/30)

第三年

1500萬 

 含300萬給學校+1200萬給新極現

 (2023/01/01-2023/12/31)

第四年

1300萬 

 含300萬給學校+1000萬給新極現

 (2024/01/01-2024/12/31)

第五年

1700萬 

 含500萬給學校+1200萬給新極現

 (2025/01/01-2025/12/31)

第六年

1500萬 

 含300萬給學校+1200萬給新極現

 (預計2026/01/01-2026/12/31)

小計

6566.4萬 

   

 

 

 (三) 捐助各系所

總計3300萬 (詳見此表格)         

 

 (四) 榮譽講座

每人每年60萬元; 每年提供3~5位教師,獎勵論文寫作及教學補助,以提升東海論文發表的質與量,促進國內外高等教育期刊如QS排名。  

2018~2025年

總計 2280萬

 

 (五) 捐助各地校友會及校內活動 (詳見此表格)

總計 114萬

 

 (六) 捐助以東海為背景的「科學少女」電影拍攝

總計 985萬

 

以上總計捐款 2億 5710 萬 (到2025/10/16為止)

 

 

錢花了,成效呢?

     

  從招生成果可見一斑:

 

根據陳祥文 (前北加校友會會長) 的客觀統計"近兩年東海已連續達成「滿招」,且平均錄取分數大幅回升。

 

數據顯示的改善成果:

以108–114年化學系 (藍)、政治系 (紅)、建築系 (綠)三系的錄取分數趨勢為例:

  • 111年為谷底,112年起反彈。
  • 化學系進步最明顯:由111年的17.07分,上升至114年的65.13分。
  • 相較台大化學系84.84分,差距明顯縮小。
  • 顯示東海的招生品質與社會形象皆在穩定回升。

 

改善關鍵:AI 教育與行銷策略:

  • 東海能成功翻轉招生局面,關鍵在於推動「AI 教育轉型」。
  • 校方與大渡山學會共同推動三大方向:
    1. 院系教育轉化(將 AI 融入各系所課程)
    2. 中心產業升級(結合產學合作與實作)
    3. 東海行銷(TPR)
  • 尤其行銷成效顯著:
    • 宣傳影片〈AI東海 生成未來〉(114/2/16上線,破160萬觀看)
    • 有效提升「AI+實作」的大學形象,強化招生吸引力。

 

  學會另外一個創舉是和學校共同成立「大渡山-東海AI中心 (DDS-THU AI中心)」。 其使命對內是協助學校推展AI教學,對外是結合產業以推廣AI的實際應用,即所謂「產業+」的實踐。 其中與台中榮總的「智慧重症醫療」合作計畫註一,和中部五家具代表性板金業者共同成立「板金AI國家隊」註二 最受矚目及稱道。 

 

  破天荒地,AI中心替東海爭取到經濟部「價創計畫2.0 – 促新創」的兩項高額補助 (數千萬元):

 

  1. AI計畫建立四大校級計畫(製造、建築、生態、醫療),其中,智慧製造以「Domain+Data+AI」,研發業界解決方案,於2022年,由羅文聰主持開發的「數位雙生精實生產管理系統開發計畫」,獲補助2,250萬餘元,為私校唯一。 (參見《【校級計畫3】智慧製造的數位轉型(價創篇)》­)

 

  1. 2024年,智慧建築結合業界成立「未來事務所」,運用生成式AI縮短設計流程時間,由邱浩修主持開發的「建築資訊智慧生成系統開發計畫」,獲補助2,300萬元,是唯一的私立綜合大學。目前,已與十家中大型建築公司成為POC夥伴。(參見《「產業+」再創新猶 智慧建築獲價創計畫補助》­) 。

 

 

  接著,也談談智庫這個角色的成績! 作為一個Think-tank,我們從不缺乏idea,每一期的社論 (在大渡山學會網站上) 都是我們的主張、想法和願景,這樣十年累積下來也有 120 篇之多,涵蓋的主題 (除AI外) 有經營管理層面:談及定位、競爭、策略註三,有文化方面的重建,學生惟念註四,也有為打破院系間藩籬而倡議大學院學程註五,分別說明如下:

 

  1. 學生惟念 (Student obsession) 是我們在倡議AI前所提出的一個口號,目的是要提醒學校凡事回歸教育初心,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作為「施政」的首要方針。 這事的重心會落在學務處,但不客氣地說學校在這方面的所作所為每況愈下:從迎新生入學 (參見社論《大學入門與Alpha》) 到宿舍的「主題村」培育體系的沒落,再再顯示學務工作越來越失去熱情!

 

  1. 大學院一推出後就受到積極反應,幾年內看到了成果 — 學生人數從2019年的數十人上升到破紀錄的2024年的200多人。 但就在這令人興奮的時刻,校方一聲令下讓整個program嘎然而止註六; 未經與委員們討論,沒有說明,也沒有道歉! 這種粗暴的作風讓人義憤填胸,不知如何對這群熱情的老師和學生交代。 

 

  最後,來檢驗一下學會自訂的另一個角色Watch Dog。 

 

  但在我們自我設限 — 不涉入學校行事的大前提下,對校方的公開批評不多,只有兩件較大的事值得一提:第一是貴儀中心的驚人浪費 (參見調研報告《從貴儀中心談起》) 和農牧場事件的荒誕 (參見社論《農牧場之亂》與調研報告《農牧場事件》)。 

 

  眾所周知,吳董居然聯手幾位校友搶奪農牧場的經營權。 這事經幾位熱心校友舉報後我們才積極參與:公開發文指責並帶隊拜訪教育部面見教育部長抗告。 

 

  董事會無所事事也就算了,但董事長帶人搶奪校方的經營權真是無法無天,眾校友們應該「鳴鼓而攻之」!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學會的會訓; 我們會秉持這份愚誠,繼續為母校發聲!

 

  除了批評外,我們也有建言:那就是及時呼籲主事者把握台中捷運藍線興建的機會,爭取與市政府聯合開發校園沿線土地。 在少子化危機斷崖式降臨之際活化資產,增加學費外之收入已是唯一生存之道; 事不宜遲註七

 

 

鄭清和,10-16,2025

 

 

註一:中榮與東海智慧醫療合作計畫許惠恒院長、王茂駿校長共同主持,2020年8月24日於DDS THU AI中心啟動。參見「中榮東海研華『智慧醫療』創新合作」。

 

註二:AI中心推動成立「板金國家隊」,並結合微軟AI中心建立「板金AI戰略聯盟」,經濟部長沈榮津親臨見證。參見東海新聞。 

 

註三:參見社論《聚焦(Focus)》、《數位 (Digital)》、《價值 (Value)》、《競爭 (Competition)》、《行銷 (Marketing)》、《策略 (Strategy)》、《牛肉在哪?( Where is the beef?)》、《數位、跨域、博雅》 

 

註四:參見社論《Student Obsession (學生惟念)》、《學生惟念 (二)

 

註五:參見社論《大學院制》及相關文章《2024大學院成果展》、《2023大學院成果展》、《2022大學院成果展》、《2021大學院成果展》、《東海大學舉辦「2020大學院成果展」中英跨域創新課程》、《2019大學院成果展

 

註六:2025年8月11日大學院召開會議討論新年度招生。隔天,12日,校方召開「跨域創新學院業務項目討論會議」,跨域學院由兩位新到任助理參與,決定大學院停止招生。

 

註七:參見社論《捷運藍線

 

 


 

Editor’s Note 編者小語

 

  1.  「從 MOOC 到生成式 AI 的學習模式——體制外學習的顛覆式轉向」看生成式AI如何構成學習的顛覆。   

 

  1.  經濟部推動前瞻技術落地,在東海舉辦研討會,期望「『鈑』向高峰,開創智慧製造新局」。    

 

  1.  什麼是「加密貨幣 (一)」? 為什麼你也要知道!?

 

  1.  Charles教你如何靠長期、穩定、複利,在股市致勝,請看他這期專文「穩紮穩打,贏得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