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社論

策略 (Strategy)

十月 1 , 2022  

不怕競爭,只怕沒有競爭優勢!

         -Robert CH.-

 

 

  講了幾年的少子化危機終於在今年的招生 (見111學年度的招生) 爆了出來; 東海尤其尷尬,從去年的滿招掉入私校的後段班 (見九月一日的社論)。 What happened? 簡單的說,就是作為一所大學,我們缺乏競爭優勢,競爭不過同業,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敗陣下來; 潮水退了,就露出誰在裸泳! 

 

  在這緊要關頭,東海人必須覺醒,重新自我檢視,期以跳脫紅海。

 

  東海的優勢在哪裡? 東海有沒有優勢? 有人說東海的優勢只剩下優美的校園! 這話雖諷刺,但也有幾分的真實… 不錯,東海有幾個特別出色的系所,例如建築系等,年年滿招而且招生分數名列前茅,但那不是全校的競爭優勢; 沒有人會因為東海建築系而前來報考東海的政治系吧?! 再問一次,東海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如果你自己也回答不出來,那就表示我們真的沒有優勢了。

 

  怎麼辦? 

 

  不怕沒有競爭優勢,只怕沒有策略! 此為管理大師波特 (Michael Porter)*註一 在「競爭優勢」一書 (企管碩士商學院的必讀)中所言。 此書旨在教導企業如何塑造一個長期可持的競爭優勢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波特認為任何企業的生存都有賴於策略 (Strategy),沒有例外。 但什麼是策略呢? 策略的本質是一套選擇 (a set of Choices):即公司本身為了能對其客戶提供某種特定的價值而作出的選擇 (指資源的安排)。 這個選擇就會讓企業在行業中顯現出某種特定地位 (Unique Position) 和優勢。 以汽車為例,賓士選擇老闆級客人為市場,就定位成豪華轎車,而豐田以一般受薪階層為旨就成為Family Car的代表,這種特定地位簡言之就是特色~也就是差異化 (Differentiation)*註二

 

  無論理想有多崇高,當今的大學市場中沒有特色是活不下去的,好消息是,特色是可以創造的,上段文章提到策略是a set of Choices,意思是企業可以根據其自身條件,選擇一個方向以凸顯其獨特的價值 (或避免競爭)! 

 

 

新賽道

 

  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東海的特色比較難以顯現,所以要拿出策略。 在眾多大學白熱化的競爭環境中,我們想提供什麼特有的價值? 誰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台成清交,還是同為老牌私立大學的輔仁、中原、逢甲呢? 如果是前者,我們應該轉而成為一所研究型大學; 如果是後者,我們就得採取實用路線,檢視在快速變遷的浪潮中我們如何能夠創新,提出不同的方案! 

 

  坦白說,以現今東海的實力 (指人力、物力),轉而成為一所研究型大學是不可能的。 程海東校長時代也考慮過這個選項,最終還是以"卓越的教學型大學"為發展主軸,並重拾博雅教育為特色。 我們在博雅一事上投注大量心力 (我個人也連續多年贊助­),十年下來事與願違,無疾而終。 當初與我們一起跳下去的幾所知名大學也不得不鳴金收兵,說明理想與現實間有相當差距! 回到現實面,我們如何與輔仁、中原、逢甲競爭呢? 輔仁已設立醫學院 (有附屬醫院­); 逢甲一向以商科為主,這幾年又加大工科的投資; 中原的理工也讓我們難望其項背 (其前身即為中原理工學院)。 

 

  幸運地,新世紀帶來的全球數位翻轉 (Digital Transformation) *註三,給了我們新的機會,也就是數位化的新賽道 (A new game changer)~參賽者須重回同一起跑點。 我在2018年12月的社論「你有醫院,我有AI」就是針對這個機會提出AI的論述,強調在新的賽局中我們可以彎道超車。

 

  也因此,我們重新定位於數位、跨域,就是要與時俱進; 選擇AI為教育主軸並連接產業,就是要滿足學生以出路為主的需求。 大渡山學會在2018年所提出的AI計畫就是超前佈署。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讓即將入學的新生知道有這麼一所以AI為重的大學,提供大量跨域學習機會,並以實作 (與廠商合作) 輔助學習,讓他們及早參與產業變革。 早在三年多前我們就搶先投入,注入大量人力物力,已取得先發者優勢 (First Mover Advantage)。

 

 

一步一腳印

 

  為了AI,我們:

 

-過去三年,每年平均投入六仟萬元以上的發展經費;

-成立了大渡山東海AI中心,專職主導AI計畫;

-支援雲創學院,發展AI課程,培訓師生;

-實施院系計畫,共計開設257門數位相關課程,培育學生達7,850人次;

-與臺中榮總合作校級「智慧醫療」,拿到科技部醫療四年計劃 (每年一仟萬);

-以校級「智慧製造」成立板金國家隊,業界集資一仟萬元;

-以校級「智慧製造」拿到經濟部價創計劃兩仟萬;

-推出「萌芽計劃」,輔導新進教師跨域研究,獎勵師生團隊孵化/育成;

-投資上仟萬參與「科學少女」的製作,期以塑造東海AI形象。

-接著,推出「光點計畫」…

[更多請見AI Ctr News

 

 

AI就是我們的特色

 

  去年我們利用AI的名聲和成果,成功展開了以「叫我AI生」的招生活動。 這個活動有個專有名詞,叫TPR (Tunghai Promote),是AI計畫的一部份 (另兩部份是教育轉化和產業+*註四),目的要吸收有志於數位和跨域的新生進來 — 提昇質與量。 結果是滿招! 

 

  這個實驗對我們而言意義非凡。 首先它證明AI路線的正確和其吸引力。 其次,它證明並不是只有資工系等才對AI有興趣。 也證明了我們的論點:就像PC一樣,AI是當今大學生必要認識的另一種語言。 到東海來你會成為「AI生」,這是我們的catch word,告訴新生們東海是一個AI感知的 (Conscious) 校園; 到這裡來你們會認識AI而且能觸摸它。

 

 

下一步

 

  策略貴在聚焦 (Focus)!  我們必須繼續投資AI在東海深根,不只是廣度,也要深度。 前者容易了解,後者則更為重要~攸關我們的未來。 廣度指的是跨域應用,深度則是針對學校本身,如何進一步走向校園智慧化,教育精準化 (AI智慧教學)的前沿~為即將來臨的大學教育變革 (Disruption) 鋪路。

 

  斷崖式的少子化時代已經到了,求生是我們當急之務。 AI就是我們的特色;

 

AI計畫 = 教育轉化 x 產業 x TPR

 

就是我們的成功方程式。 最終,我們要人們看到東海就想到AI;看到AI就想到東海! 

 

 

PS. 本文刊首圖中,特別引述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的一句話:「私立大學要成功,須拼出特色。」 請注意他使用「拼出」兩個字…

 

 

 

註一:波特為哈佛商學院管理學大師,他的名著「競爭優勢」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企業碩士班 (MBA) 學生必修之書。

 

註二:波特認為競爭策略基本上就只有兩種:一種是低價 (即低成本) ,另一種則是差異化 (Differentiation)。

 

註三:由唐鳳主導的數位發部近日大陣仗成立,就是要帶領台灣在數位化賽局中打造競爭優勢。

 

註四:AI計畫主要以教育轉化、產業+和TPR三部分為主,其關係圖如下:

 

 

 


 

Editor’s Note 編者小語

 

  1. 產業界如何看待「AI計畫」?本期專訪臺中榮總副院長吳杰亮談「智慧醫療的新階段」。

 

  1. 東海大學 大渡山學會共同出品「科學少女」正式上映」,鄭理事長特錄首映致詞。

 

  1. 陳祥文從個人觀點「探討東海大學111年招生缺額的真相」,勞心勞力,殊值一讀。

 

  1.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日前去逝,留給世人太多的教誨。  我們特別挑出他的人生的方程式,以在此悼念他。

 

  1. 熊市來了,選股不選市,請看Charles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