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從四月二日川普公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之後,全球就都壟罩在一片關稅焦慮之中。 川普宣稱,美國對外貿易失衡,是由於各國佔美國便宜 (靠關稅或非關稅壁壘) 所致,因此他現在要以牙還牙,拿關稅作為武器來討回公道。
唸過基本經濟學 (Econ 101) 的人都知道,交易的產生都是對雙方有益的,本質上是互補,且自願的; 這種互補有些是資源性的 (例如礦產等天然資源),有些是生產性的。
例如你擅長捕魚,我擅長打鳥; 你專心捕魚可以補到10條,但同時捕魚又打鳥的話只會有5條魚,2隻鳥,而我則反之,只會有2條魚,5隻鳥~但我專心打鳥的話則會有10隻。 專業分工結果兩者總產出會變成10條魚,10隻鳥,勝過不交易時的7+7。 於是有了個全球化組織WTO,帶領各國不斷追求貿易自由化,往全面零關稅的目標前進。 推動這股全球化 (指資金、技術和人員的流動) 浪潮事實上係由美國在二戰以後推動; 當時美國挾其戰後工業第一強國之勢帶頭打破國際間貿易藩籬,其中作法之一就是大幅降低其進口關稅,並倡導各國加入通用貿易及關稅總協定 (GATT) ~WTO的前身,造就了過去七十年來全球貿易快速增長及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
突然之間,美國覺得something wrong而決定走回頭路,why?
有下面幾個理由:
Free trade不是對貿易雙方都是雙贏的嗎? 以上的困境是如何生的?
其實自由貿易的整體果實增加了,以捕魚打鳥為例是由14增加到20,但以個體而言是有一些缺憾的:原來捕魚社會中打鳥的人會因進口而失業。
貿易雙方如果認為總體而言利仍大於弊,交易仍可持續,但若其中一方採取以下措施,則另一方的淨利可能縮小或不見,屆時貿易摩擦就會發生。
以上幾點足以說明國際貿易上從來不是真正的Free,也難稱公平。
難怪川普在競選期間的口號 — 讓美國再偉大 (MAGA) 的中心策略就是要打破Free trade帶給美國的不公。 他的手段就是向全世界各國加徵關稅,並以此企圖磁吸外國企業赴美投資,進而帶動美國製造業的復興及就業機會再生。
如果他的關稅策略就止於此,以國安和平衡收支為旨,我認為道理可以成立,也值得同情。 但目前他的所為已超過貿易範疇,不但以關稅作為政治外交手段,而藉此搶奪全世界生產資源 (技術、人力、物力),掠奪之心已昭然於世,這已不是Fair trade,而是Unfair trade; 以大欺小,破壞了幾十年來全球辛苦建立的「以規則為基礎」註五 的貿易體制,恐致全球貿易萎縮,經濟不振!註六
鄭清和,8-7,2025
註一:鐵鏽帶(Rust Belt)是指美國中北部曾以重工業、製造業繁盛的地區,如賓州、俄亥俄、密西根等州。隨著產業外移與自動化,該區經濟衰退、工廠關閉,成為美國工業沒落的象徵。
註二:全球化的結果會造就許多跨國企業。 這些企業跨境投資就是追逐獲利的最大化,也就讓資本回報最大。 所以企業的投資者收益因而增加,本國的勞工收入卻會降低 — 不是失業就是薪資被壓低。 簡單的說就是資本 (Capital) 贏而勞工 (Labor) 輸,貧富懸殊加劇。
註三:安逸而又不儲蓄的社會不但生產力低其資金成本也會較高。 這乃因為資金的供應較少,銀行得付出更高的存款利率之故。
註四: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日本為了不讓歐洲的滑雪設備進口,竟聲稱日本的雪和歐洲的結構不同~
註五: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追求公平、對等; 大小無欺。 但川普的關稅戰破壞了規則,改以拳頭大小為準; 叢林法則將對弱小經濟體帶來無情的打擊。
註六:不少經濟學家擔憂,關稅的通膨效應會使GDP下降、失業率增加、物價上漲、財政赤字墊高、美債殖利率持續上升,這一切是否重演1930年的經濟衰退?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