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設計公司規模日漸縮小、人才流動頻繁的產業環境中,如何透過智慧管理突破困境?2025年8月14日,邱浩修邀請有序生活製作所創辦人陳敬儒以「Notion AI 設計管理講座」為題,分享他如何從創業初期的「缺工危機」中看見契機,並透過導入 Notion AI 建立一套高效率、高透明度的團隊管理系統,成功將小團隊的產出提升至大公司的水準。
陳敬儒是2013–2014年歐洲能源屋台灣隊的都市計畫組長(新竹/巴黎)、2014–2015年米蘭世博台灣館共同發起人兼專案管理(台北/米蘭),資歷與能力備受肯定。
陳敬儒指出,台灣設計產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出生率下降導致未來人才缺口嚴峻,而設計公司數量激增卻伴隨著平均營收下滑 。 此外,設計師養成週期長達五到十年,一旦資深員工離職,公司戰力便會瞬間崩塌 。 面對這些難題,他意識到「找人、教人、留人」是產業最核心的課題 。
在創業初期,陳敬儒的十人團隊幾乎都是剛畢業的新鮮人,經驗值加總不到三十年,其中一半來自他自己 。 這讓他反思:「如何把我的經驗,最快速度複製給年輕設計師,並且不讓案子出錯?」。 這也成為他建立管理系統的初衷 。
陳敬儒強調,並非每個問題都值得解決 。 他提醒團隊,在面對現象時,應依序思考三個問題:「這真的是問題嗎?」「值得解決嗎?」「我能解決嗎?」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被定義為「任務」 。 例如,「公司越開越多」是無法改變的現象,但「如何降低新人的學習曲線」則是可以被拆解並優化的任務 。
為了解決人才培養與知識傳承的難題,有序生活製作所將所有流程整合至 Notion 。 陳敬儒將 Notion 形容為團隊的「共同大腦」,透過這套系統,無形的經驗得以被沉澱與累積 。
Notion 在團隊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包括:
不僅如此,他甚至將「拜拜流程、衛生紙品牌、工程筆型號」等公司瑣事都詳細記錄在系統中 。 陳敬儒認為,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才是公司的 DNA 與文化 ,透過記錄,即使十年後公司仍能保有創業時的精神 。
隨著 Notion AI 的加入,團隊的管理效率更上一層樓 。 陳敬儒將 AI 比喻為「數位同事」,它能夠:
AI 不僅能彌補資淺成員的經驗不足,也讓管理者能更安心地掌握專案動態,避免突發狀況 。 陳敬儒總結道,傳統的金字塔組織依賴「人數」來推動龐大專案,但在缺工時代,小團隊必須轉向「人力模型」,以任務分解和靈活分工來達成目標 。 這正是他推行 Notion 管理的核心精神:透過智慧工具,讓小團隊也能實現大公司的輸出水準 。
陳敬儒認為,Notion AI 不只是一個管理工具,更是:減少溝通誤差的橋梁 、累積無形資產的容器 、提升團隊信任與效率的引擎 。 他堅信,「我只是想好好做設計,但在這個時代,要做好設計,就需要更聰明的管理方式。 」這場講座不僅分享了實用工具,更傳達了在變動時代下,設計產業如何透過智慧管理實現永續發展的願景。
陳敬儒並做「後記」,實為講座的註腳。
SOP 所期待的步驟清晰、方法明確,往往被誤會為組織行為僵化的原因,這往往是對 SOP 最大的誤會。
SOP 的核心精神:變
SOP 永遠是暫時的方法
SOP 必須是可檢討的基礎
SOP 可以是彈性創意的外貌
攝影:Don Chen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