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社論

第一主義

四月 1 , 2020  

  1975年創業之初,第一主義這本書就擺在我辦公桌右手邊的書架上,當時深受李秉喆先生那股不怕失敗的毅力*註一 所感動,而把他的自傳當成我的座右銘。 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一手創立的三星電子 (乃至於三星集團) 今天 (2020年) 已遠遠超越日本的新力 (SONY),成為世界半導體、電子及家用電器的霸主。 45年間從一家以模倣日本企業經營為旨的二流韓國公司,如何成為世界第一; 是怎樣辦到的呢?

 

  我想大家都知道三星,但鮮有人認識其創辦人李秉喆。 李先生出身富有之家,但年輕時是位紈絝子弟,二十六歲時結束遊手好閒的放蕩生活,立志獻身事業。 二戰以後見韓國經濟破敗百廢待舉,為振興民生而成立「第一製糖工業株式會社」。 取名第一是認為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得第一的志氣*註二 ; 三星集團稱霸韓國企業界不倒的原動力起於李氏一貫標榜的「第一主義」。 三星投資的半導體等尖端科技更不斷以「第一主義」傲視群倫,像1983年率先開發成功64K DRAM,後續又研製成功256K DRAM等。 「第一主義」灌輸給三星人的信念,就是要永遠保持「不落人後的上進心」。

 

  一個人可以因立志第一,而成為第一; 一個企業也可以因「第一」的文化而成為世界第一,實在太令人驚嘆了! 但反過來,一個一流的企業 (如美國GE) 也可以因為換了領導人,失去了追求第一的DNA而淪落為雞蛋水餃股 — 股價曾跌落到5塊以下,可見立志的重要! 在這層面上,東海可說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曾經是私校第一的大學,因為從來沒有想過追求第一 (歷屆董事們皆以維持現狀為旨),而如今淪落到私校的末段班了。 這也著實令人驚嘆!

 

  人無志不立! 東海要生存就必須立下遠大的志向不可; 沒有第一的念頭,就會掉落到最後 — 如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東海想要回歸私校第一,有沒有可能? 答案是肯定的 — 只要上下一心。 但這個第一應該是質的第一,而非量的第一。 在少子化的環境下,成為最大已不切實際,成為最好才是要務。 要怎麼樣最好呢? 那就應該以未來社會發展所急需,學生在校所必學者為旨; 同時,策略上要與眾不同 (think different)...學學蘋果電腦,不做最大 (以手機為例),但做最好。 我們認為AI計劃的切入可以滿足前述兩項要求,讓東海脫穎而出!

 

  李秉喆在73歲時決心投資半導體工業,驚嚇了當時所有的人: 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他在自傳中說:「半導體工業不僅是當前國家各項產業的『糧源』,也是韓國賴以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產業基礎; 儘管難關重重,我們還是要奮進,如果我們在電子革命中落後的話,韓國就永遠淪為落後國家。」

 

  東海決心投入AI而成為第一,也會被認為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但我們應該套用李秉喆的話來自勉:「AI不僅是當前國家各項產業的『糧源』,也是台灣賴以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產業基礎; 儘管難關重重,我們還是要奮進,如果我們在AI革命中落後的話,台灣就永遠淪為落後國家。」

 

  想想73歲的李秉喆,東海能不以「第一」為己念嗎?

 

 

註一:李秉喆創立的三星物產在南北韓內戰中,兩度因北韓軍隊佔領漢城被清倉而倒閉。

 

註二:「第一」是一種志氣; 也是一種心態。 以李秉喆創辦的紡織廠為例,土地面積是當時世界最大,機器設備也是最先進的。

 

 


 

Editor’s Note 編者小語

 

  1. 訪談紀錄

台灣人工智慧執行長陳昇瑋是AI界名人,首創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AIA),積極培養AI人才,為推廣產業AI化不遺餘力。

本期專訪中,他提出數位轉型才是根本 (戰略),人工智慧僅是工具,令人側目。

 

  1. AI Ctr. News

3月6日 9+1 院系計畫 (加上配合的全校性AI課程與基礎建設) 舉辦成果分享; 每週兩次,至3月20日止,共計5天10場,參與教師達118人次

 

  1. 受困於舉世新冠疫情大爆發,三月的美國股市見證了1987年來最大崩盤。 驚嚇之餘,有沒有人想到要危機入市? 請看我們的「與您共享」!

 

  1. 市場崩潰後的重新定向是Charles這期的報告。 疫情的爆發外加經濟的急凍,對投資者帶來極大的衝擊。 但在困頓和困惑中,投資者可在歷史經驗中看到目前的處境和方向,而重燃投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