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t's View 名家觀點
五月 1 , 2023
by Charles Cheng, CFA In March, the US Federal Reserve continued raising its key interest rate to the 5% level as part of its efforts to contain inflation. This was the ninth consecutive rate hike from the initial 0.25% level star […]
Editorial 社論
四月 1 , 2023
1月28日的經濟日報A3版標題是「英特爾好慘,去年獲利減6%」,獲利減6%並不足以反映英特爾 (Intel) 的慘狀: 第一季的營收預估介於105億到115億美元之間,不到分析師所估的均值140億美元; 毛利率調整後為39%,每股虧損15美元; 去年第4季的表現一樣糟,淨損64億美元,遠不足同期 (YOY) 售出淨利46.2億美元; 營收也從同期的205億美元,降至140億,已連續十季下降; 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55%,下降到8% (第3季為45.9%)。 […]
Reports 調研報告
產官學的遇見 「AI計畫」伊始,即以「產業提升」為三大方向之一,「AI」是絕佳策略,但,如何做? 在「AI計畫」啟動前,2018年,東海率先引進台灣人工智慧學校(AIA)經理人班,藉以和中部企業產生連結,厚植「在地」實力;直接與AWS總部簽約「Powered by AWS」,成立全臺第一個「雲創學院」,介接「國際」一流技術與創新思維。註一 AIA經理人班的成果顯著。 東海與中榮急重症團隊緊密連結,開展日後的「智慧醫療」;並與明昌、台灣櫻花開 […]
AI Ctr News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AIA) 於3月18、19日於中研院舉行「生成式AI衝擊工作坊」(AIGC Impact Workshop),由中研院院長、AIA基金會董事長廖俊智開場,並由AIA校長、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孔祥重院士導言。 兩天的活動包括,生成式 AI 的模型與技術理論、生產力應用案例專題演講;兩場座談會,探討產業、平台、生態系的衝擊,及探討社會、技術與人文的衝擊;針對各種衝擊議題進行工作坊互動。 活動宣傳文字如此說著:   […]
Aids to School 捐助各系所
四月 17 , 2023
DDS於今年度撥款300萬元與校內合作推動TPR (Tunghai Promote),同時亦撥款1200萬供新極限進行TPR校外行銷。 以下為校長及副校長的感謝函: 張國恩校長感謝函 詹家昌副校長感謝函 TPR 影片:「未來 已經在東海-東海大學 遇見未來」
申請系所:電機工程學系 申請補助計劃: 電機系「多功能ICT實作教室」建置計劃 2022年01月12日「兆禾東海基金」補助NT$2,076,000。 電機系「未來教室」建置計劃 2022年12月05日「兆禾東海基金」補助NT$1,500,000。 東海大學電機系系主任陳錡楓來函,2023年3月30日 關於DDS補助的「多功能ICT實作教室」與「未來教室」建置計劃,其建置進度如下。 「多功能ICT實作教室(HT108)」:即 […]
To Share with You 與您共享
假如我告訴你,像春夏秋冬的轉換一般,市場 (以股市為代表) 也會有周期循環:像鐘擺一樣,市場也會左右擺動; 由牛轉熊,又由熊轉牛,你會相信嗎? 根據Howard Marks (霍華.馬克斯) 的新書「掌握市場循環」 (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註一 所述,市場的確不停地循環,像鐘擺一樣,從未靜止過; 而且,如果你可以掌握這個脈動,你不只能避凶趨吉,而且可以從中獲利。 但問題是市場的起落並不像四季一樣,有時序有規律地轉變。 雖然投資者都知道牛市不 […]
by Charles Cheng, CFA Causing a bit of market concern for investors in March, several banks in the US and Europe became financially distressed and requir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their problems from spreading throu […]
三月 1 , 2023
如果AI確實是下一次「工業革命」,那麼當前最明顯的例子之一就是OPEN AI的能力,它是GPT III、ChatGPT和DALL·E的創造者。 ChatGPT是目前風靡全球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在去年底 (12月中) 才問世,累計的使用者人數恐怕已上億。 這一款以機器學習為主力的新AI工具,基本上已吞食了整個互聯網 (Internet),閱讀了人類有史以來集體的創作,學習了人們的語言模式而能重新創造/生成新內容,只要你下一個指令,ChatGPT幾乎可以為你做任何事: […]
AI計畫以「埋鍋造飯」的精神,落地產業,發展「校級計畫」,「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於2023年初接續看見具體成果與嶄新發展。 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於2022年9月宣布,於第四期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中新增二計畫,其中一項是「通訊傳播創新科技應用發展及基礎環境建置計畫」,兩年經費13億元,希望由數發部「扮演通訊傳播科技創新應用或數據創新運用之發展促進者角色,結合通傳產業業者、垂直應用場域業者、資通設備業者、系統整合商以及相關部會與民間等,完備通傳創新應用 […]
Interviews 訪談記錄
受訪者:王立志(東海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前副校長) 時間:2023年1月16日 上午09:30-11:00 地點:DDS THU AI中心 整理:張運宗 2013年我邀請時任國際大型企業高階領導的大學同學到博雅書院演講「從學習到創新」。 聊天時,我問他,臺灣和Stanford培育學生的差別何在? 他只說了一句話,Stanford培養學生寫出來的程式是Production code,臺灣則培養學生做出Lab code。 這讓我當場啞口無言,Stan […]
Reader's Column 讀者投書
黃昭銘(東海工工,第26屆) 談到系統發展,一般軟體發展人員對於這張傳統的系統發展生命週期圖都很熟悉,這套中規中矩的步驟萌芽於中大型電腦的時代,是早年一套在系統發展期間,很有效降低風險的作法。 但是在現在步調這麼快的時代裡,專業客制化系統的使用者通常已經很難忍受長期的規劃等待。 尤其最致命的問題就是系統的發展永遠落後在使用者需求的後面很遠。 人永遠是會進步的,所以需求改變與膨脹是絕對的。 這種先有文件後有系統的傳統發展方式,在實戰上,專案的結案,就成了系統發展人員的夢靨。 […]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