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三部有關AI與創新,我向ChatGPT問了下面3個問題:
⑦企業導入 AI 前,是否必須先完成數位化?
⑧ AI可以幫助企業創新嗎? 如何做到?
⑨ 請再多給一些AI幫助企業創新的成功例子:
⑦ 問:企業導入 AI 前,是否必須先完成數位化?
答:是的,對於想要有效導入 AI 的企業來說,數位化是不可或缺的。AI的運作仰賴資料、自動化與整合,而這些要素正是數位化所能實現的基礎條件。
為什麼數位化是成功導入 AI 的先決條件?
- 資料的可用性與品質
- AI 需要大量結構化、準確且可存取的資料。
- 數位化系統(如 ERP、CRM、IoT 平台)能產生並儲存 AI 所需的資料,以利其學習與運作。
- 若缺乏數位資料,AI 模型將無法有效訓練或應用。
- 自動化與整合化的工作流程
- AI 通常運作於自動化流程中,如預測性維修、客服聊天機器人或詐騙偵測。
- 這些流程必須建立在可監控、可調整、可即時優化的數位基礎上。
- 傳統的手動或紙本流程會形成 AI 難以突破的瓶頸。
- 即時決策能力
- AI 的價值在於能即時做出或支援決策,例如需求預測或個人化推薦。
- 這類應用需仰賴數位化的即時資料流與作業透明度,才能發揮效益。
- 可擴展性與整合能力
- AI 工具需能整合進既有的數位系統與平台。
- 若缺乏數位基礎建設,AI 就難以連接到企業核心功能,如物流、客服或財務。
- 信任、治理與監控
- 數位化有助於建立資料治理、安全性與稽核機制,這對於負責任的 AI 發展至關重要。
- 有了穩固的數位基礎,企業才能監控 AI 的輸出、追溯決策邏輯並確保法規遵循。
總結:
AI 想要發揮效益,必須依附在一個具備成熟數位能力的環境中。數位化提供 AI 所需的「原料」(資料)、「傳遞方式」(自動化系統),以及「應用場域」(整合式基礎架構)。
因此,對於任何希望導入 AI 的企業來說,數位化不是選項——而是必備的基礎工程。
⑧ 問:AI可以幫助企業創新嗎? 如何做到?:
答:是的,人工智慧 (AI) 可以大幅度幫助企業實現創新,不只是提升效率,更能開啟全新的商業模式、產品形態與決策方式。 AI不再只是“自動化工具”,它已成為推動企業戰略性創新的關鍵引擎。
AI如何幫助企業創新?
- 產品與服務創新
- 個性化推薦系統:例如 Netflix、Spotify利用AI推薦內容,創造獨特的使用者體驗。
- AI驅動的新產品:如智慧助理、語音辨識裝置 (Siri、Alexa) 、自動駕駛汽車等。
- AI-as-a-Service:許多企業基於AI建立新的服務,如影像辨識、語言翻譯、預測分析等平台型服務。
- 業務流程創新
- 預測性分析:AI可預測銷售趨勢、客戶流失、設備故障,讓企業提前因應。
- 流程自動化 (Intelligent Automation):結合AI與RPA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自動處理複雜作業,例如財務審核、採購管理。
- 智慧排程與供應鏈優化:AI可根據多種變數自動安排最優供應鏈與庫存策略。
- 營運決策創新
- 資料驅動的決策支援:AI可分析龐大的非結構化資料 (如客戶留言、社群聲量) 找出隱藏趨勢。
- AI模擬與數位雙生 (Digital Twin):製造、物流等行業可用 AI模擬各種場景,提高風險管理與效率。
- 客戶體驗創新
- 智慧客服/聊天機器人:24/7自動回應客戶問題、推薦服務,降低人力成本並提升滿意度。
- 情緒與偏好分析:AI能分析客戶表情、語音或文字內容,調整行銷策略或服務風格。
- 商業模式創新
- 平台化經營:AI可推動“資料變現”模式,例如廣告平台 (如Google) 就是以AI為基礎提供精準投放服務。
- 虛擬體驗與沉浸式互動:結合 AI與AR/VR,創造新零售體驗,如虛擬試衣間、3D 傢俱擺設模擬。
- 訂閱與預測服務:AI預測客戶需求,推動訂閱制,例如醫療、農業、物流等領域的智慧訂閱服務。
⑨ 問:請再多給一些AI幫助企業創新的成功例子:
答:
- 零售業 – Walmart:智能庫存與供應鏈預測
- 做法:Walmart運用AI和機器學習分析銷售資料、天氣、社群趨勢來預測商品需求。
- 成果:降低缺貨率、提升庫存周轉率
- 製造業 – Siemens:工業AI與數字孿生
- 做法:在工廠導入AI系統監控設備狀態並進行預測性維護,同時用“數位孿生”類比生產流程。
- 成果:
- 降低機器故障停機率
- 產線重新配置時間縮短達 30%
- 推出“智慧工廠”解決方案賣給其他企業,創造新營收來源
- 醫療健康 – IBM Watson Health (與醫院合作)
- 做法: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 AI分析大量醫學文獻與病例資料,協助醫生診斷與制定治療計畫。
- 成果:
- 縮短診斷時間
- 輔助癌症治療決策,提供個性化方案
- 醫療服務智慧化、精準化
- 金融服務 – JPMorgan Chase:AI自動化合約分析
- 做法:使用AI工具COIN自動分析數千份合約中的法律條文與風險內容。
- 成果:
- 一年內節省超過 36,000 小時的法律審查工作
- 風險控管更精確
- 人力資源重新配置到高價值工作上
- 電子商務 – Alibaba:AI客服與虛擬主播
- 做法:在雙十一購物節期間,大量使用AI客服“阿裡小蜜”與虛擬主播進行24小時商品導購。
- 成果:
- 減少 90% 的人工客服負擔
- 虛擬主播提升直播帶貨效率
- 大規模客戶互動自動化但不失溫度
- 農業 – John Deere:AI農機與精準農業
- 做法:結合IoT與AI打造智慧農機,能辨識雜草、病蟲害,並精準噴灑農藥。
- 成果:
- 降低農藥使用量達 90%
- 提升作物產量與土地利用效率
- 推出農業資料分析服務,轉型為數位農業平台公司
- 娛樂與媒體 – Disney:AI驅動劇本與觀眾預測
- 做法:分析觀眾偏好、社群互動資料,AI預測哪些角色、故事線會受到歡迎。
- 成果:
- 精準開發影集與電影
- 優化票房與市場行銷策略
總結,這些案例說明了企業如何將 AI:
- 從輔助工具轉變為戰略核心
- 不僅降本增效,更開創新營收與服務
- 結合產業知識形成獨特競爭優勢
鄭清和,5-20,2025
相關閱讀:請參閱 《聚焦(Focus) — 透視英特爾 (Intel)》、《數位 (Digital)》、《競爭 (Competition)》、《牛肉在哪?( Where is the beef?)》、《智慧學習 — 再談東海轉型》。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