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到芝加哥是1974年的冬天,當時是去參加CES (消費性電子展 — 後來就搬到西岸的拉斯維加斯去了),只覺得當時天冷地凍,密西根湖上的冷風把街上行人都吹到百貨公司裡去避寒了。 五十年後再次造訪,景色和心情完全不同。 六月,陽光明媚,照得市中心的擎天大樓一棟比一棟輝煌; 湖畔水道遊艇來回穿梭,讓已迷人的街景更加活潑動人。 這次我來是要參加二兒子Charles在芝大的畢業典禮 (MBA),心情可不是一般的好!
百年以上的芝大是一所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大家都知道美國的人口雖只有全世界的4%,但研究經費卻佔了30%,其研發的能量和貢獻也佔有世界的百分之30以上。 所以我是帶著一顆敬畏的心走入這所大學的。
以下是Google對芝大的介紹:
「芝加哥大學 (英語:University of Chicago),簡稱芝大 (UChicago),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是一所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美洲大學協會創始會員之一,常年位列各大學排行榜世界前十。
校訓 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 (益智厚生)
創辦時間 1890年
學校類型 私立大學
教師人數 2,859人
學生人數 16,445人
大學部人數 6,286人
研究生人數 10,159人
芝加哥大學1890年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創辦。大學由本科學院和四大研究生學部 (生物科學、人文科學、物理科學和社會科學) 組成。此外,該大學還設有八個職業學院,覆蓋商業、社會工作、神學、繼續教育、 公共政策、法律、醫學和分子工程等領域。大學在倫敦、巴黎、北京、德里和香港以及芝加哥市中心設有學術中心。
芝加哥大學在眾多領域開創了芝加哥學派,包括芝加哥經濟學派和芝加哥社會學派。芝加哥大學是法律經濟學的誕生地,是經濟學、社會學、法學、人類學等學科全球最重要的學術中心之一。曼哈頓計劃開始後,在恩里科·費米的領導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控核反應爐——芝加哥一號堆,開啟了人類的原子能時代,並創立了美國第一所國家實驗室阿貢國家實驗室和之後的費米實驗室。2013年,海洋生物學實驗室也成為芝加哥大學的附屬實驗室。
截至2020年10月,芝加哥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包括100位諾貝爾獎得主 (世界第四)、10位菲爾茲獎得主 、4位圖靈獎得主、25位普立茲獎得主、15位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得主。現任教授中有近70位美國國家科學院 (44位)、美國國家工程院 (9位) 和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14位)。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長期在芝大法學院任教。體育方面,芝加哥大學是大學運動聯盟的成員學校之一。
芝加哥大學培養了眾多華人菁英,包括李政道、楊振寧和崔琦三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連戰、法學家梅汝璈、醫學家吳階平、物理學家葉企孫、氣象學家郭曉嵐、經濟學家鄒至莊和林毅夫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數學家陳省身等也曾長期在芝加哥大學任教。」
特別一提的,是它的商學院Booth School,排名全美第四,大概僅次於賓州華頓 (Wharton)、西北大學 (Kellogg)、史丹佛 (Stanford)。
這次畢業典禮致詞的嘉賓是一位出生於奈及利亞,靠自己雙手打拼出來的一位癌症權威,Kunle Odunsi博士 註一; 演講的主題是「如何在人生挑戰中堅持卓越」註二。 以下是我聽演講所記取的幾點心得 (takeaway):
Takeaways from yesterday’s keynote speech (the Nigerian doctor):
昨天那位奈及利亞醫師的主題演講重點如下:
永不停止學習;閱讀是學習最快的方式。
(In other words, view challenge as a way of life; a life without challenge is a life not worth living)
把挑戰視為自我成長/突破的機會 — 不論是在科學領域還是人生中。
(換句話說,把挑戰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沒有挑戰的人生,不值得過。)
永遠與聰明的人為伍。
與擁有不同意見、能挑戰你的人合作,不論他們是你的上司還是部屬。
註一:
資歷:AbbVie Foundatio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Medicine Director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in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UCCCC) and Dean for Oncology in the Division of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AbbVie基金會婦產科與內科傑出服務教授、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綜合癌症中心(UCCCC)主任、以及生物科學部腫瘤學院院長。
註二:
原文:”COMMITTING TO EXCELLENCE IN THE FACE OF LIFE’S CHALLENGES” Kunle Odunsi, M.D., Ph.D.
看板圖說明:
1.左下角之照片為Dr. Odunsi。
2.右上角之照片為芝大歷年來諾貝爾獎得主之相片長廊。
Editor’s Note 編者小語
光點實驗班顛覆了傳統學習型態,本學期提出了嶄新模式「迭代演化的策展」。
你知道嗎? 企業數位轉型的目的不只在降本增效,還要追求創新… 是的,創新,無論是產品、經營模式還是製程的innovation。
股票市場裡故事的力量通常大於實情,但實情才是最終的依歸。 請看The Story vs the Substance。
● 讀後留言使用指南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