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ial 社論
八月 1 , 2018
7月22號的「今週刊」封面為斗大的四個字: 大學革命,次標題寫著: (前段班) 高中生出走,5年人數增加5成; 新生越來越少,15年後少6萬人。 中國惠台政策,挖走大量高教師資; 大學退場牛步,地雷學校亂象頻傳,我們的大學該怎麼辦? 該怎麼辦? 這是政府教育部及全國高校校長們要去面對的問題。 對東海而言,答案比較簡單 — 就是提昇競爭力,力爭排名靠前,不落入後段班。 高教 (指大學教育) 的經營環境已因供過於求 (教改前21所大學到教改後擴增 […]
七月 1 , 2018
今天 (6月5號) 是張忠謀先生最後一次主持台積電的股東會,之後他將離開這由他一手創辦的電子半導體巨擘而正式退休。 張忠謀於1987年創辦台積電,把人生最精華的30年都投注在台積電,屢屢創造科技業奇蹟,改寫半導體重要里程碑,創下無數世界級成就。 他開創晶圓代工營運模式,從無到有,再到追求卓越,以建立自主研發的能力,登上全球晶圓代工的龍頭,市值一度站上6.7兆元,創台股單一上市公司新高,樹立良好典範,也成為各產業追求的標竿。 他的成就日後必然成為管理學上熱 […]
六月 1 , 2018
頃聞楊董事長要求學校在校內設置其專屬辦公室,遠在加州的陳祥文學長 (12屆化學) 就立刻發文*註一DDS表達其反對之意,並要求將其來信轉交校長。 本會在此呼應其反對之聲,並發表我們對此事看法。 在進一步闡述前,得先強調我們的論點只對事不對人,對楊董事長沒有不敬之處! 反對的理由有: 於法無據 私校法第29條*註二 明文規定董事會、董事長、董事及監察人應依法尊重校長之職權,且不得兼任所設私校校長及 […]
五月 1 , 2018
在美國職業球賽中,任何一個球隊在賽季中的連續贏球就叫做streak; 如果連續贏了3場,就叫streak 3。 最近NBA中的休士頓火箭隊創造了連贏16場的本季最佳streak紀錄,就引起全美媒體大肆報導,不但得名還得利 — 連贏場數越高,觀眾越多,門票及電台轉播收入更是驚人。 如果你把東海看作一支球隊,那就是當下的新澤西籃網 (New Jersey Nets),是後段班的墊底,沒人報導,也鮮少獲得全國性賽事轉播。 但今天如果籃網突然連贏5場 […]
四月 1 , 2018
3月12日晚間我收到江董事來電,告知新董事長人選已經出爐; 我知道董事會自2月下旬來忙於校長續聘、董事改選等工作已經告一段落。 作為一個東海人,我們恭喜董事們終於完成上述艱鉅任務 — 包括自身的改選。 以下就我的觀察,與大家分享這次改選經過及其意義: 一時之選 這次有三位舊董事離職,而三位新人加入。 此三位新董事 (見下面簡介) 皆一時之選,實屬難能可貴; 值此東海排名日下之際,幸賴莊淑芬、楊金山兩位學長姊挺身 […]
三月 1 , 2018
校長、各院長、龍系主任和在座諸位: 很高興能參加今早的揭幕儀式,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大渡山學會 / 兆禾基金了解學校在儀器設備的投資一向不足 (非但不能以和一流國立大學相比,就連同輩的私校也沒辦法趕上),所以我們靠著一己之力陸續捐了幾筆大額款項給化學系,希望盡快補足一些教學及研究的基本設備。 儀器設備對一所大學當然是必要的,但一所大學之所以成功 (或失敗) 並不是僅靠著儀器設備,更多的是靠老師的奉獻、學生的勤奮和努力向上 […]
二月 1 , 2018
聖誕節前,校友總會發起並組織了一場以路思義教堂為背景,以歌頌主耶穌為旨的flash mob (快閃)。 影片流傳開來,廣受各方讚賞。 這是東海最棒的時刻: 聖樂動人,歌聲昂然,讓人彷彿又回到40年前的東海聖誕大聚餐和校園報佳音的那一刻,心中悸動不已! 但這一切都是40年前的幻影,與今日東海的寫照形成一幅相當諷刺的對比。 東海人若是看了這段video而心生竊喜及自滿,就是自我陶醉而不自知。 40年前的東海是私校的哈佛,而今日的東海是私校的底墊。 君不見這場 […]
一月 1 , 2018
教師會是什麼樣的組織我並不很清楚,從字面上看應該是一個學校教師間的組織,應該會是個壓力團體嗎? 爭取教師的福利吧? 找到大渡山學會不知其目的為何? 11月15號下午,抱著這樣的疑惑我和運宗走進了校內丹堤咖啡廳。 迎面而來的是政治系郭應哲老師。 因為之前已在台北見過面,所以這次就格外親切。 另外在座的還有體育學程的鄭金昌教授 (教師會理事長) 和工業設計系所王中行教授。 一見面,三位就異口同聲地謝謝我老遠從台北下去見他們。 我說這是應該的! 大渡山學會雖然 […]
十二月 1 , 2017
校慶又到了! 這個快樂的日子現在成了鬱卒與沮喪。 過去兩年來,東海在大學的排名繼續落後,現在已經掉到文化之後了,請見最新的遠見雜誌排名《國立大學大者恆大 南北競爭力持續失衡》。 11月4號晚上,學校照例在福華飯店舉辦東海六十二歲的校慶感恩餐會。 邀請函也寄到了,但我瞪著它,心中充滿了不是。 兩年來,學會站在鞭策的角度,不斷提醒學校: 現況有多糟; (請見「[真相系列1 ~ 5]」) 大學排名有多慘;(請見「國際教育機構QS 2018亞洲大學排名」) 問題 […]
十一月 1 , 2017
上一期的社論 (討論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及其競爭優勢) 我們提出以學生為重心的價值觀念,希望成為東海的新文化! 由此再出發 — 凝聚校內外人心,走出一條嶄新的路。 作為一個教育機構,以學生為重心的考量是很自然和容易的主張,沒有什麼可爭議或反對的,所以校內那些保守人士 (習慣以不變應萬變,或頭腦僵硬之人) 便拿obsession 這個字來做文章。 他們認為這個英文字 — 為某事或人著迷,有負面的意味; 認為應該改成first (第一) […]
十月 1 , 2017
上一期我們談到「人才」是企業長久競爭優勢的要件之一。 今天我們繼續探討第二個要件,就是「文化」。 什麼是文化? 文化就是一群人所共同持有的行為模式,或肯定的價值觀念。 以民族而言,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則筷子就是我們飲食文化的一部份; 再者,中國人特別注重孝道,所以孝順父母也是我們文化共同肯定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 文化範圍廣闊,舉凡語言、文字、飲食、穿著、戲劇到宗教信仰都包羅在內; 看似無形,其實它影響人們生活的一舉一動,牢不可破。 種族 […]
九月 1 , 2017
上一期 (八月號) 的社論,我們談到了東海校內人士缺乏危機意識,以致於對於撲面而來的少子化巨浪無視、無懼、無策。 東海為何會落到如此地步? 這當然跟整個學校沒有方向、無人在乎、缺乏leadership,有直接關係 (本刊多次社論已有闡述*註一)。 多年來缺乏競存心,對於排名一再落後毫不以為意,殊不知三十年前那種僧多粥少的時代已經過了,高教市場已經突變 — 成為校多生少的結構 / 供過於求。 在這種態勢下,沒有競爭力就會被淘汰~ 不管你的歷史多 […]
近期迴響